钟定胜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lyskyz 哲思天地_科学研究是快乐的,也应该是快乐的。

博文

保持开放性和不断自我完善才是真正的科学-简评中医西医之争

已有 3348 次阅读 2020-3-7 14:01 |个人分类:社会观察与分析|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按:最近的新型肺炎又激起了许多有关中西医之争的讨论,我以前写过这方面的文章,今天系统地来谈一谈这个问题,欢迎批评指正和理性探讨。


首先需要重视和强调的一个现象是: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在面对任何全新的疾病包括全新的疫情时,其所采取的手段一定程度上都是一种试错和试验,在这种全新的试验和试错过程中,会有对的有错的;会有及时优化调整了的、也会有没能及时优化调整到位的;有及时治好了的,也会有不幸没能及时治好的,因此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尽量减少试验试错中错误的比例,提高正确的比例,这就要求从业者对以往的机理性的、理论性的知识的消化贯通,对现有分析手段、治疗手段、诊疗手段的充分合理的理解和恰当应用,而这方面不论是对于中医还是西医,都要求当事人必须要有足够高的学识造诣、医学造诣和实践经验。

那么在机理和理论层面,该如何看待中西医的纷争,才会是可能更加理性的呢?以下是笔者对此问题的分析和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和理性探讨。

首先,不论中医西医,治疗上的策略无非以下两个:第一种方法是直接针对病原体或病灶进行治疗,或是直接杀灭病原体,或是直接消除病灶等;另一个方法是对人体机体的免疫力进行调整和激活,通过恰当地调动、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和自我修复力,从而达到治愈的目标(当然,更多的可能是这两种策略同时采用或分步骤采用)。从这两个路径策略来看,不论是中医西医,都有相应的施用治疗方法。只是相比起来,西医要清晰很多,尤其是在逻辑上和分析数据上要更加清晰和现代化,而中医相对来说要更加模糊和混沌。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医就没有自己的逻辑体系和分析检测手段,相反,中医本身有一整套(甚至几套)自成体系的逻辑体系和分析检测手段,只是这些逻辑体系和分析检测手段中有许多内容目前尚难以用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的手段来彻底解释和解译,而且在实践操作中有时很容易出现摸棱两可的现象(当然,这种现象与当事人自己的水平有更大的相关性),而这种摸棱两可现象和模糊混沌式现象是最容易被现代科学所质疑甚至否定的,这也应是中医屡屡被现代科学的拥趸们所全盘否定的主要根源。

最近几年,时不时可以在网上看到一些有较高水平的中医医师公开地写出自己在各种具体病例中的诊疗分析过程,有不少都写得挺好,符合科学理性的特征(限于篇幅具体例子就先不举了,否则还要针对性地做许多评论讨论),就整体来说,我认为这种敞开了来说话,把自己的分析过程、诊断治疗过程充分展示出来的做法是非常值得推广和赞扬的。因为,中医的相对模糊理论如果能不断地通过这种深入的、诚恳的讨论,再加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分析和解释的话,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医界从业者的整体水平,和提高大众对中医的理性认知,减少公众对中医的盲目否定或盲目肯定现象,还可能会促成中医医学的巨大飞跃。在许多情形下,尤其是在现代医学的范畴下,中医给人的感觉的确太模糊了,但中医为什么会在不少情况下起效,其起效的机理究竟是什么,其理论的蕴意究竟有何深层次的和方法论层面的启示等等,这本身非常值得进行现代化的研究,值得做有清晰现代数理逻辑和现代生理医学机制的深入研究。

就笔者目前的粗浅了解来说,我认为在方法论层面,中医的许多思想体系和逻辑分析体系还是颇有可取之处的,是具有数理逻辑性质和辩证法方法论性质的内在道理的(虽然可能并不是完全相同),只是要真正融汇贯通和恰当地运用这些思想方法体系,以及要恰当地、准确地解读通过望闻问诊等传统医学手段所得到的医患信息可能比较困难。也因此,中西医手段的结合成为中医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而不是因为中医‘耍赖’,能够有更加清晰准确的技术手段去判别病情根源为何非不让人家用呢?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中医的从业者来说,引入现代医学手段,对于提高中医医师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提高其对中医诊疗分析方法的理解以及对传统症候识别方法的理解应该都是有巨大积极作用的。需要对此进行的宽泛而论是:任何试图固步自封的体系都是不科学的甚至会是反科学的;相反,保持开放性和保持永无止境的且以理性为基础的自我完善习惯才是真正的科学。

就西医的从业者个人或研究者个人而言,可以不需要同时去学习或借鉴中医理论(因为能够把现代医学本身给融会贯通、学好学扎实就已经是非常不容易和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了,这也是现代医学的学习者和从业者的首要任务),但就整个医学的发展来说,提高在方法论层面、逻辑推理层面的融汇贯通能力,和提高知识视野的开放性,以及提高以理性为基准的学术包容性,包括在不同的医学体系和不同的认知体系中互相借鉴、互相启发,应该是一件有必要和有价值的事情,这种思维特质和学术风格对于任何科学分支的发展都应该是非常有益的和必要的。


附图是笔者2009年时写的一篇有关主成分分析的评论文章,里面写到了我当时对中医的看法和部分设想,对其中的核心想法我仍然没有变化。

 

image.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34816-1222256.html

上一篇:改进科技评价和提高科研效率的两个最简洁最有效的方法
下一篇:人格的成功才是人生最重要的成功
收藏 IP: 223.68.90.*| 热度|

3 王安良 崔树勋 陈波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7: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