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phant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lephantd

博文

碧罗雪山,应该严格保护 精选

已有 8347 次阅读 2019-8-19 00:5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碧罗雪山,应该严格保护

 

碧罗雪山,位于“三江并流自然文化遗产地”腹地,翻越她,过去要3天,现在,只要3小时。便捷了,破坏也来了。保护她,立刻!

 

最近,有关中国绝美自驾公路的帖子越来越多,首当其冲的是地处祖国西南横断山区的德(钦)贡(山)公路。这条柏油路面的四级公路,2007年5月开工2019年6月通车,整整修了12年。德钦县的云岭乡和贡山县的丙中洛乡,直线距离66公里,开车绕行则是1000多公里。历史上,马帮运输,爬山涉水,要3天时间。2019年通车6月的德贡公路,仅仅95公里,3个多小时的车程。

今年8月,我有幸在这个区域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为期十多天。遇到了美丽,遇到了惊魂,遇到了繁忙,更遇到了彷徨。

尽管落石,滑坡,坍塌不断,多种车辆,已经络绎不绝;挖掘“草药”的人群、车辆已经沿路开辟出“集贸市场”; 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当地人,已经在沿途忙着兴建“农家乐”。看着这美丽、独特的自然景观,就要变成以GDP计算的发展成果。心里,阵阵剧痛。

因而,认为应该把这个区域纳入严格保护范畴,为人类,为野兽草木,做点善事。

过去的十多年里,地处横断山区的“三江并流自然文化遗产地”誉享全球。三江,指金沙江(长江上游支流之一)、澜沧江、怒江。其间,是高耸的云岭、怒山、高黎贡山。高山峡谷,均为南北走向。因而,南北有通途,东西尽阻隔。在云岭山脉,有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高黎贡山山脉,有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唯独中间的怒山(澜沧江与怒江之间的山脉,北段为大名鼎鼎的梅里雪山,南段为有一小点名气的碧罗雪山),没有建立自然保护区。为什么?不知道。

是没有保护价值吗?不!保护价值极高。

第一,巨大的自然垂直地带。东侧澜沧江峡谷,海拔1900米,西侧怒江峡谷,海拔1600米,中间的山脊都在4200米以上(最低的垭口3980米)。仅在东坡,按照植被优势种,从低海拔(1900米)到高海拔(4100米),可以一目了然地划分出仙人掌灌丛、侧柏林、云南松林、黄背栎高山栎林、红豆杉高山栎云杉林、铁杉林、黄杉林、冷杉桦木林、冷杉箭竹林、冷杉林、高山柏灌丛、高山草甸。

第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上述垂直带,可见其乔木多丰富,在3900至4000米的高山草甸,1.0平方米样方里,一般有10-16种植物,参与调查的学生说“一屁股可以坐到三五种中草药”,大型真菌,鸟类兽类,各种无脊椎动物,……

第三,最后的参天巨树残留地。在碧罗雪山南段东坡漕涧林场志奔山,发现了树龄1100年胸高直径3.93米的铁杉王,已被野性中国和绿色和平,用等身拍摄技术展现出来。在碧罗雪山北段西坡丙中洛附近,贺隆元(我的)博士,发现了树龄上千,60多米高,胸高直径3米多的秃杉(台湾杉)巨树。

第四,…………


德贡公路,是中国西南绝美的自驾公路。但经得住几年的开发?

保护,不要让游客离开公路而践踏自然,不要让垃圾堆积成山而污染环境,不要让一心发财的采集人肆意运走属于大山的“救命药材“,不要……,不要……

(2019年8月18日)


微信图片_20190819001604.jpg

海拔1900米的澜沧江边








 

 

永支村的路边别墅,或许是农家乐



 




 

 微信图片_20190819001213.jpg

 



微信图片_20190818235246.jpg
 

 


 


参天大树,比比皆是


 





 

 奇花异草,琳琅满目




 

 

 

 




山珍


孔雀山垭口

 







到了4000米的海拔,头疼是难免的,因为高原反映








  

 

  

微信图片_20190818235636.jpg

 



 



山高水长




 

 



用30分钟造了一个玛尼堆,为亲朋好友祈福



IMG_20190816_232948.jpg

野性中国和绿色和平,用等身拍摄技术展现出来的铁杉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1431-1194183.html

上一篇:又是七夕 & 生态无极
下一篇:白露微霜
收藏 IP: 14.204.93.*| 热度|

11 杨顺楷 郑永军 晏成和 张晓斌 周忠浩 杨卫东 杨正瓴 刘光银 苏德辰 马军 李雄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