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盆地内的两个水文区(概念)
张学文,20190617
此前,我曾经提出把盆地划分为干盆地和湿盆地的认识,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1163948.html 。我认为湿盆地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于是有多余的水量作为河水流量流出本盆地。四川盆地就是例子。用水文学者的语言说,这种盆地总的径流系数大于0.而干的盆地降水全部被蒸发没有形成径流的河水外流。或者说干盆地的径流系数=0.
应当认可以上的认识粗看是总体正确的,但是如果细分析(在我与檀成龙的交流讨论中)我感到以上的认识可能粗了,而需要进一步细化。这种细化应当导致如下的认识:
我们知道盆地是四周高而中间低的地理单元。气象学提示我们山区降水一般比低处的降水量大。于是一个闭合盆地,其边界,也就是山顶所在地附近的降水量大于盆地内部。另外加之山区的气温低蒸发小。于是盆地四周的山区就是水文学的所谓径流形成区。也就是山沟、小渠、河流的发源地。
即我们要承认盆地四周的地势高的地方是径流形成区—盆地内的河流形成区。而基于盆地的地形,这些径流只能向海拔低的盆地内部流去。记得塔里木盆地每年可以从盆地四周的山区获得400亿立方米的河水。塔里木河的长度超过1000公里。这些都是盆地四周山区的贡献(这些径流量来自山区降水)。
我们自然可以说盆地四周的山区是径流系数大于零的径流形成区。
闭合盆地低处海拔低,于是气温高,而且降水量小,而蒸发能力强。结果是流入盆地的河水或者汇入海拔最低的地方形成胡泊、湿地。或者被人类在各处截留用于农业灌溉等方面去了。而这些汇入盆地的河水最后以蒸发的形式消失。
所以盆地内是河流的消失区域,是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径流系数小于零的区域。
这就是所谓内陆流域。干盆地如果它的山区可以形成河流流入盆地内部,并且全部在盆地内蒸发。那么山区是径流形成区,低处是径流散失区。
盆地山区的径流系数大于零,盆地内部的径流系数小于零。其正负径流量恰好相等。
下面是对应的概念框图
绿色部分是盆地内的径流形成区
如果我们认可这种模型是正确的,那么盆地山区降水增加了A,盆地蒸发量也增加A。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8: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