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学科体系构建综述研究
吴 超
【文章来源:吴超. 安全学科体系构建综述研究[J]. 安全, 2019, 40(01): 7-13.】
【摘 要】安全学科是一门典型的大交叉综合学科。在我国,安全学科体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科学学的高度和运用安全科学学的思想,系统综述了已经形成的数种典型安全学科体系及其内涵,并呼吁大家更加关注安全学科体系的协同发展。结果表明,中国的安全学科体系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基于科学层面构建和完善的安全学科体系,可以引导安全学科的快速发展,并使之成为世界范围认同的体系。
【关键词】安全科学;学科建设;学科体系;综述
0 引言
0.1国内外对安全学科体系重视程度的差别
在欧美发达国家,政府行为对学科建设和高校专业设置等的干预力度比较小,科研机构和学科专业设置及科学研究经费投入不是依据学科体系目录来配额的,科研机构和大学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故科学界和高校不太在意官方机构的学科体系目录,也没有必要花大力气去抢占学科目录中的位置。安全学科也是如此,安全学科体系的建设及其位置在国外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
在中国,政府行为对学科建设和高校专业设置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重要体现是政府在安排经费投入时,基本是在学科目录体系框架下安排经费发放的;科学界向政府机构申请项目经费时,也需要根据学科目录体系来提交申请书。目录上没有对口的,项目经费就很难找到申请的渠道;特别是高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现有学科体系目录上没有的学科和专业,就很难得到支持。即存在名不正就言不顺的状况。安全学科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多年来,安全界希望发展安全学科,首先需要将安全学科纳入到官方的学科目录体系里面,只有这样,安全学科的科学研究和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才能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经费投入,才能名正言顺。由于上述的原因,安全界多年来非常关注安全学科体系的建设[1-5],现在安全学科已经在多个政府部门设置的学科目录体系中成为一级学科。因此,在安全学科体系建设方面中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0.2.安全学科的性质和特征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安全是基于生存需求之上的第二层次需求。其实,没有安全也同样对生存造成威胁,在某种意义上或某一特定场合,安全也是第一层次的需求。如果观察一下人类对安全的需求内容,安全绝对是一种综合需要,不论是个人还是组织,他们对安全的具体需求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广,而且大小不一,比如个人的安全需求就包括身体健康、生活安全、就业保障、物质保障、经济保障、工作安全、家庭安全、安全感、等等,而且是这些需求是长期且动态的。安全的这种综合需求和多样性的需求,决定了安全学科是一门大交叉综合学科,即安全学科具有大交叉综合属性。
由于安全学科具有上述的属性,决定了安全学科的思想基础是安全系统科学思想,安全系统具有特定的目的性、功能系统性、复杂非线性和整体综合性特征[6-7],并具有以下特征:1)安全学科既不能归属于自然科学,也不能归属于社会科学,既不属于纵向科学,又不属于横向科学;2)安全学科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具有多维度,与时间密切关联,即具有复杂动态非线性特征;3)安全研究的对象既可以非常微观,又可以非常宏观;4)安全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巨大;5)安全学科的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其方法学研究也比其他学科更为重要和更有意义;6)安全学科比其它“非交叉”学科多了一层学问——安全学科科学,利用安全学科科学,可以创造出很多新的安全交叉学科分支;7)安全学科科学可以使安全科学新分支低成本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安全学科的大交叉综合属性和特征对安全学科体系也有着客观上的决定性作用。由此,不同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和应用目标出发,可以构建出众多不同的安全学科体系。同理,在开展安全学科建设时,需要充分利用和考虑安全学科的大交叉综合属性及其特征,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3现有安全学科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从学理上分析,安全学科体系构建是一个安全科学学的课题[6],研究者最好需要拥有科学学的思想。从已有的安全学科体系中,研究者在构建安全学科体系时,其基本思路大致有以下几种:1)基于哲学-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的分类思路[7];2)基于学科层级或层次分类的思路[8];3)基于学科知识类型分类的思路[9-10];4)基于某一应用目的的思路[11];5)基于安全理论模型拓展的思路[12-14];6)基于信息和方法等分类拓展的思路[15-16];7)基于安全在某一时空范围的思路;8)基于安全实践经验的思路;等等。下面就对现有构建的安全学科体系做一个系统综述。
1 基于哲学-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分类的安全学科体系
我国安全科学的创立者刘潜基于哲学-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的传统学科知识分类的思路,构建了表1所示的安全学科模型[7],模型实际上也等同于一个安全学科体系。该模型表明:安全科学的横向理论层次为四个台阶,即:哲学层次是安全哲学,其桥梁是安全观;基础科学层次是安全学;技术科学层次是安全工程学;工程技术层次是安全工程。这四个台阶,既有从安全哲学到安全工程方向的实践认识,又有从安全工程到安全哲学方向的理论升华。安全学科的四个纵向分支学科是:安全人体学(体现人的因素)、安全设备学(体现物的因素)、安全社会学(体现人与物关系的因素)、安全系统学(体现三要素内在联系的因素)。这四个纵向分支学科各自表现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三个层次上,并形成安全学科专业教育的三个层次:培养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人才的教育、培养安全技术科学研究人才的教育、培养侧重各类行业安全技术与管理工程人才的教育。同时,安全学科体系的建立,也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安全科学理论研究以及中、高级安全工程师的培养和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社会实践等,提供了学科基础。
表1 一种安全学科体系模型(刘潜)[7]
哲学 | 基础科学 | 技术科学 | 工程技术 |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桥梁
安全观 | 安全学 | 安全设备学(自然科学类) | 安全工程学 | 安全设备工程学 | 安全设备 机电工程学 | 安全工程 | 安全设备工程 | 安全设备 机电工程 |
安全设备 卫生工程学 | 安全设备 卫生工程 | ||||||||
安全社会学(社会科学类) | 安全社会工程学 | 安全管理工程学 | 安全社会工程 | 安全管理工程 | |||||
安全经济工程学 | 安全经济工程 | ||||||||
安全教育工程学 | 安全教育工程 | ||||||||
安全法学 | 安全法规 | ||||||||
...... | ...... | ||||||||
安全系统学(系统科学类) | 安全系统工程学 | 安全运筹学 | 安全系统工程 | 安全运筹技术 | |||||
安全信息论 | 安全信息技术 | ||||||||
安全控制论 | 安全控制工程 | ||||||||
安全人体学(人体科学类) | 安全人体工程学 | 安全生理学 | 安全人体工程 | 安全生理工程 | |||||
安全心理学 | 安全心理工程 | ||||||||
安全人机工程学 | 安全人机工程 |
2 基于上中下游三层次学科构成的安全学科体系
个人在思考交叉科学发展规律中得出,大交叉科学比“非交叉”科学多了一层上游学问——学科科学,学科科学的功能之一是研究、发展和创造新的交叉科学,学科科学的最大优势是使科学得到低成本的快速发展,这正如经济学讨论的社会分工合作功能,它使无数新产品快速廉价被生产出来。安全学科是大交叉综合学科,安全学科科学在创造新的安全分支学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安全学科体系的第一层次(上游)由安全学科科学组成,第二层次(中游)由职业安全工作者的工作范畴涉及的安全专业科学技术组成,第三层次(下游)由所有学科专业工作者所涉及的安全应用科学技术组成。
1.安全学科科学
安全学科科学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安全科学学,安全科学学是以安全科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认识安全科学的内涵外延、属性特征、社会功能、结构体系、运动发展以及促进安全学科分支创建和应用等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安全科学学除了研究安全科学自身以外,还包括:安全科学研究的研究、安全科学研究成果向现实安全生产力转化的研究、安全科学发展同经济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研究等,因此,可以把安全科学学理解为一门以整个安全科学为对象,研究安全科学自身以及安全科学同经济、社会相互关系的客观运动规律的科学,研究如何利用这种客观规律以促进安全科学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应用原理、原则和方法的科学。
从上述描述知,安全科学学主体研究内容为两大方面[6]:一方面是关于安全科学的“认识内容”,另一方面是关于如何利用这些“认识内容”的“应用内容”。前者包括安全科学的性质、特点、分类、体系结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未来趋势等,它们是对安全科学客观对象认识的概括和总结,具有系统理论的形态,构成了安全科学学的基础理论,这一部分也称为安全理论科学学;后者包括在安全科学学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获得的安全科学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对安全科学进行应用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等,它们是对安全科学应用研究的研究,因而这一部分可称为安全应用科学学。安全理论科学学与安全应用科学学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各分支学科之间常有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由上可知,安全学科科学的研究主要是理论层面的研究,研究尺度比较宏观;研究成果具有普适性,获得的安全科学学基础理论和应用原理可以用于创新安全学科和指导解决安全科学技术中种种宏观层面的问题;安全学科科学研究是少数人从事的活动,他们需要有较强的科学学思维和思辨能力。
2.安全专业科学技术
安全专业科学技术是在安全学科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共性安全问题,研究减少或减弱外界因素对人身安全健康等的危害、设备设施等的破坏、环境社会等的影响而建立起来的安全知识体系,可为各种具体领域中的种种技术、工程与管理等提供保障安全的方法、手段和措施等。
从事安全专业科学技术研究与实践的人才,需要体现安全科学基础理论与安全工程技术实践相结合的宗旨,具有安全系统思想,形成安全专业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系,能够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解决通用的安全问题。安全学科专业的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教育,应该是文理兼备的教育。目前,我国的安全学科专业三级学位教育,大都侧重于安全应用科学技术层面,学科基础理论层面的安全学科专业教育还亟待发展。对于安全学科专业的本科教育,已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科学技术体系,其横向为文理学科基础、安全基础理论、安全工程理论、安全工程技术四个知识层次;其纵向是以安全工作的专业技术类别为依据,有安全设备工程、安全卫生工程、安全社会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安全检测检验技术等方向。
由上可知,安全专业科学技术是安全工程、消防工程、应急管理、公共安全等专业需要拥有的专门知识体系,上述各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中的所有知识均属于安全专业科学技术的范围。在我国,安全领域可以说已经独立成为一个行业,目前已形成由数百万职业安全人组成的庞大队伍。
3.安全应用科学技术
在安全应用实践范畴中,安全科学技术均与其存在领域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交叉,因而称为安全应用科学技术。安全应用科学技术是以各学科专业的专门背景为基础,在实现各专业赋予的目的和功能的过程中同时解决存在的具体安全问题所必备的安全知识体系。实际上,所有学科专业的活动都需要同时考虑安全,只是侧重点和关注点及周期长短各异而已。从事安全专业科学技术和安全应用科学技术的研究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在考虑安全问题时更侧重系统思维和全生命周期思维,而后者很难做到这一点。
安全应用科学技术体系由各领域分解而成的若干梯级分支,如化工安全、矿业安全、冶金安全、建筑安全、交通运输安全、机械安全、航空航天安全、环境安全、社区治安、财产保卫等应用安全应用科学技术分支。
由上可知,安全应用科学技术是赋存在所有学科专业领域的,安全应用科学技术的工作者更应归属于所在的学科专业的范畴,而不属于职业安全工作者的范畴。
在应用实践的层面,为了使系统安全效果更好,职业安全工作者应该尽量兼具多个专业的知识背景,而在各学科专业为主的工作者也需要拥有更多的安全专业科学技术知识,这样才能使安全效果更佳。
3 基于国标《学科分类与代码》的安全学科体系
在1992年11月1日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安全科学技术”被列为一级学科(代码620)。其中包括“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安全学”、“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5个二级学科和27个三级学科。在2009年修订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中,“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内容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综合科学,由11个二级学科和50多个三级学科组成[8]。
(1)二级学科“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代码62010)包括的三级学科有:安全哲学、安全史、安全科学学、灾害学、安全学、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2)二级学科“安全社会科学”(代码62021)包括的三级学科有:安全社会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安全管理学、安全教育学、安全伦理学、安全文化学、安全社会科学其他学科
(3)二级学科“安全物质学”(代码62023)不分三级学科,因为物质的类型太多了。
(4)二级学科“安全人体学”(代码62025)包括的三级学科有:安全生理学、安全心理学、安全人机学、安全人体学其他学科。
(5)二级学科“安全系统学”(代码62027)包括的三级学科有:安全运筹学、安全信息论、安全控制论、安全模拟与安全仿真学、安全系统学其他学科。
(6)二级学科“安全工程技术科学”(代码62030)包括的三级学科有:安全工程理论、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爆炸安全工程、安全设备工程、安全机械工程、安全电气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安全工程技术科学其他学科。
(7)二级学科“安全卫生工程技术”(代码62040)包括的三级学科有:防尘工程技术、防毒工程技术、通风与空调工程、噪声与振动控制、辐射防护技术、个体防护工程、安全卫生工程技术其他学科。
(8)二级学科“安全社会工程”(代码62060)包括的三级学科有:安全管理工程、安全经济工程、安全教育工程、安全社会工程其他学科。
(9)二级学科“部门安全工程理论”(代码62070)不分三级学科,因为部门太多了。
(10)二级学科“公共安全”(代码62080)包括的三级学科有:公共安全信息工程、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与规划、公共安全检测检验、公共安全监测监控、公共安全预测预警、应急决策指挥、应急救援、公共安全其他学科。
(11)最后一个二级学科是“安全科学技术其他学科”(代码62099)。
4 基于研究生学位教育的安全学科体系
2011年,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代码0837)独立成为中国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之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组织各个学科组撰写《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9],由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组牵头编写的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如下(笔者参与了有关内容的编写):
1.研究对象
“安全科学”是研究减少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对人身安全健康等的危害、设备设施等的破坏、环境社会等的影响而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为揭示安全问题的客观规律提供安全学科理论、应用理论和专业理论。“安全工程”是研究在具体领域中运用种种技术、工程、管理等保障安全的方法、手段和措施,从而为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有效防范和应对安全问题提供直接和间接的保障。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应用领域涉及到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2.主要理论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理论体系包括安全社会科学、安全自然科学、安全系统科学、安全工程技术科学、安全健康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主要理论包括:安全社会学、安全法学、安全科学原理、安全科学方法学、安全系统学、灾害学、安全人机学、安全管理学、职业安全健康学、安全工程技术科学基础等
3.知识基础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安全系统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职业安全健康五大知识基础。除了学科的知识基础之外,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总体知识基础还包括四大类: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生态学与医学等);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力学、电学、工程图学、系统工程学、相关工程技术科学基础等);通识类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外语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经济学、社会学、法学与管理学等)。
4.学科范围
“安全科学与工程”设在工学门类中,授予工学学位。本学科重点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领域。本学科可设:“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与应急管理”、“职业安全健康”五个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
(1)安全科学
安全科学的研究,为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生命和健康得到保障,身心与相关设备、财产以及事物免受危害等,揭示安全的客观规律并提供学科理论、应用理论和专业理论。安全科学的研究方向如:安全原理,安全科学方法学,公共安全理论与方法,灾害物理,灾害化学,职业病毒理,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安全行为科学,安全心理学,安全教育学,安全科学学,安全史学,产业风险评价理论与管理方法等。
(2)安全技术
安全技术是为保证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生命和健康得到保障,身体及其设备、财产不受到损害,提供直接和间接的保障。安全技术的研究方向如:安全防护技术和装备,安全人机工程,灾害探测与控制工程,安全评价技术,安全信息技术,安全检测技术,检验检疫,火灾与爆炸,矿山安全技术,交通安全技术,化工安全技术,建筑安全工程,城市公共安全工程,职业卫生于防护工程,个体防护等。
(3)安全系统工程
安全系统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论、运筹学、概率论、决策论、数理统计、控制论以及安全科学理论等知识,来研究安全系统的分析、规划、设计、组织、管理、评价与控制等问题的学科。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方向如:安全系统优化理论与方法,安全规划与设计、安全系统分析与建模仿真,安全信息工程,安全系统评价,安全人机工程,行业安全系统工程等。
(4)安全与应急管理
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和环境等各种资源的过程。它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在法律制度、组织管理、技术和教育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来避免发生伤亡事故,保证人的安全和健康,保证财产安全和生产顺利进行。应急管理是为应急的预防与准备、监测预警、救援处置和恢复重建等提供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安全与应急管理的研究方向如:宏观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微观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标准与认证,风险管理与评价,应急决策与指挥,应急处置与救援,应急监察和审计,应急心理行为,应急预案设计,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与规划,公共安全监测监控,公共安全预测预警等。
(5)职业安全健康
职业安全健康学科是认识职业安全健康机制和规律,研究环境毒理与职业危害及其管理等理论和方法,为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科学评价、危害防控技术研究等提供理论基础和工程技术及管理的支持。职业安全健康的研究方向如: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安全健康毒理学,职业病统计学,职业卫生管理学,职业伤害和职业疾病的孕育、发展机理,职业健康危害的预防、控制、综合决策,安全卫生工程技术,个体防护等。
5 基于五大类型知识的安全学科体系
安全是人类的共同需求,设立安全学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安全,因此安全学科首先需要涉及的内容是安全生命科学;防灾减灾等需要用到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安全明显需要自然科学的支撑;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营造了大量的人造工程和制品,在制造、生产、利用、享受和报废这些人造工程和制品中,需要涉及到大量的安全技术;人类的安全需要接受安全教育和获得安全知识,国家社会的安全和生产生活的安全都需要接受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等的约束,这些都属于安全社会科学;人类生命、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和社会系统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巨系统,保障系统的安全自然需要安全系统科学。根据上述五大类安全知识,可以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安全学科体系[10-11]。
安全生命科学是安全科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生命特征、生命运动规律、生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现象对人的安全状态造成的影响,以顺应生命规律、保障人的安全、实现人的健康和舒适为根本目标。从安全的范畴和视角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安全人性学,安全人体学,安全生理学,安全心理学,安全生物力学等,它们构成了安全生命科学的核心内容。
安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等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揭示各种灾害和事故的现象以及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灾害和事故的规律性,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预防和控制各种灾害和事故开辟可能的途径。安全自然科学主要科学问题如事故灾难致因、安全容量、安全多样性、灾害物理学、灾害化学、安全毒理学等。
安全技术科学是研究指导安全生产技术的基础理论学科,以基础学科为指导,以安全技术客体为认识目标,研究和考察各个安全技术门类的特殊规律,建立安全技术理论,应用于安全工程技术客体。安全技术科学一方面将安全科学转化为安全技术,另一方面又将安全技术的一些共性原理提升为安全科学。安全技术科学是安全科学中发展相对早的、内容较为丰富的主体学科,可以从物质、设备、能量、工程、环境等方面设立安全技术科学学科,如安全物质学、安全设备学、安全能量学、安全工程学、安全环境学等。
安全社会科学主要是从文化、法律、经济、教育、伦理道德、社会结构等的角度对安全现象、安全规律、安全科学进行研究,探索社会科学的诸多方面的变化对人的安全状况造成的影响,从社会科学角度总结保障人的安全的基本规律。核心内容主要有:安全文化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安全教育学,安全伦理道德学等。
5.安全系统科学
安全系统是灾害和事故发生的场所,是安全管理的对象,安全系统思想是安全科学的核心思想,安全系统科学是安全科学学科的主体。安全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人、机、环境、信息、管理等,因此,可以将安全系统科学划分为安全系统管理学、安全环境系统学、安全人机系统学、安全信息系统学、安全系统协同学等分支。
6 基于广义安全模型的安全学科体系
广义安全模型是从安全科学学的高度和大安全的视角,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表征人群与机群相互作用的“微匹配”关系、表征安全科学体系内学科的“中匹配”关系、表征安全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宏匹配”关系,从而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有机体系和安全学科体系[12],如图2所示,各学科分支的内容和相互关系同样在图2中清楚看出。
图2 基于广义安全模型的安全学科体系(吴超,黄浪等)[12]
7 其它更多构建安全学科体系的途径
1.基于安全科学定义的安全学科体系
根据“安全”的元定义:“安全是指一定时空内理性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危害的状态。”该定义指出人受到外界因素的危害可分为三类[13]:一是身体受到危害,对身体的伤害一般与人的距离较近,而且是较短时间的,身体的伤害痊愈后,还可以留下心理创伤;二是心理受到危害,对心理的伤害可以是与人的距离很远,而且可能是长期连续的伤害;三是两种危害的同时作用与交互作用。由新的安全定义和借助数理逻辑工具,可以推理演绎出整个安全科学的概念群,进而构建出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为开展安全学科建设提供指导。
2.基于事故预防模型构建的安全学科体系[14]
安全专家傅贵等人从事故预防的视角出发,依据轨迹交叉论建立了行为安全“2-4”模型,通过模型关联的各层次要素,提出了依据行为管控预防事故原理构建的安全学科体系,内容包括安全科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行为安全及安全科学基础理论、个人不安全行为的解决方案、组织不安全行为的解决方案、行为安全方法在行业中的应用等方面涉及的相关知识体系和学科分支。
3.基于安全科学方法系统构建的安全学科体系[15]
由安全科学方法体系来引领出安全学科体系也是一种合理的学科建设思路,安全科学方法从安全哲学方法、安全系统科学方法、人-机-环安全科学方法、典型安全科学方法、到实践安全科学方法,由各层级的方法所关联的安全知识体系,可以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安全学科体系。
4.基于安全信息系统体系构建的安全学科体系[16]
信息关联一切,信息表达一切,包括人、生物、材料、能量、环境、组织、社会、系统等。因此,由安全信息分类系统,也可以关联出一个庞大的安全知识体系,从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安全学科体系。
5.基于行业类型构建安全学科体系
这类分类基本是从实践经验出发,例如依据煤矿安全、冶金安全、交通安全、海运安全、物流安全、化工安全、建筑安全、机械安全、航空安全、核安全、环境安全、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安全保卫等构建行业特色的安全学科体系。
6.基于区域或某一维度构建安全学科体系
如依据国际安全、国土安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网络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等设置安全学科体系。
7.基于时间维度构建安全学科体系
如依据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应急恢复等构建安全学科体系。
8 结论与建议
(1)由于安全学科的大交叉综合属性,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基于不同的目的可以构建出不同的安全学科体系,但笔者认为,安全学科体系的构建,应该尽量着眼于基于安全学科相对独立的基本概念群、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范围,侧重于能够形成一套相对独立的安全科学理论、方法、模型、原理等,使之能够针对比较共性的安全科学问题和比较通用的安全技术开展研究与应用。
(2)如果构建的安全学科体系的大部分内容基本与其他相关学科的雷同,则这样的安全学科建设将可能浪费大量的资源,并与相关学科产生重复甚至矛盾,由此构建的安全学科体系不太可能长期生存下去,也不利于安全学科的健康发展。
(3)安全学科体系与大学里的安全类专业培养方案虽有相关性,但并不是一回事。安全学科体系设置更需要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前瞻性等,而高校里的安全类专业培养方案除了需要有上述的要求外,还需要考虑学科体系满足各层次安全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知识体系具有实践性、合理性、协调性、逻辑性等。
(4)社会是发展的,人们对安全的需求也是在变化的。安全学科体系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发展和更新,安全学科体系不能过多考虑现实,而更需要面向未来,特别是一些前瞻领域或研究方向的设置,更要给予优先。
(5)在未来相当长时间里,安全学科体系在引领我国安全学科发展和保持其应有地位仍然非常重要,我们在开展安全学科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大家更加关注安全学科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只有这样,中国的安全学科体系建设才能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并成为世界范围认同的安全学科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潜, 王东岩. 关于“安全科学与工程”应单列一级学科、专业的调研报告[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7(06):8-11.
[2] 吴超. 论建立我国安全管理硕士教育制度[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2,28(9):41-45.
[3] 吴超. 论安全管理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的设置[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22(4): 564-566.
[4] 吴超. 关于设立“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的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4, 21(5): 34-36.
[5] 孙华山, 吴超, 刘潜, 吴宗之, 杨书宏. 再论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6, 16(10): 56-66.
[6] 吴超. 安全科学学的初步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 17(11): 1-11.
[7] 刘潜. 安全科学和学科的创立与实践[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8] GB/T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S].
[9]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0] 吴超, 杨冕. 安全科学原理及其结构体系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2, 22(11):3-10.
[11]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编写组.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12] 吴超, 黄浪, 贾楠, 王秉. 广义安全模型构建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8, 38(01): 250-255.
[13] 吴超, 杨冕, 王秉. 科学层面的安全定义及其内涵、外延与推论[J].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8, 39(03): 1-4 +28.
[14] 傅贵, 张江石, 许素睿. 论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的结构和内涵[J]. 中国工程科学, 2004 (08): 12-16.
[15] 吴超. 安全科学方法学[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16] 罗通元, 吴超. 安全信息学原理的体系构建[J].科技导报,2018(12):76-8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