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的研究生导师依据自己经历和性格有不同的指导研究生方法,我觉得没有一个标准的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导师指导一群研究生,针对各个研究生可能都会有差异。因此,我仅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经验。
从2003年博士毕业参加工作以来,我在浙江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协助指导硕博研究生十多名,到2012年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已毕业7名,在读5名,其中独立指导的研究生已有7名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我指导研究生的方法受我导师钱宇教授、浙江大学田景奎教授和个人性格影响,主要借鉴了田教授指导研究生风格。
我在钱老师门下硕博连读五年,接受了当初课题组钱宇教授、江燕斌教授、李秀喜研究员、章莉娟教授和纪红兵教授的指导。由于攻读博士,钱老师主要是选定某个领域,让我们通过查看文献,关注最新国际会议,看国际上知名研究团队正在做的工作。曾经因为读博选题中午失眠,打乱了我多年的生活规律;也曾经非常焦虑,一个晚上在工程馆做了两个开题报告。我读博总体接受的训练主要是自己如何布局写作,一篇论文反反复复中英文修改十多遍;如何自己探索着寻找科学问题等等。钱老师门下大多都是接受放养式管理,当然主要是在划定的大范围内具体的课题思想探索,但也造就了我们师兄弟们较为独立的能力。钱老师指导研究生的方法与他招收博士较多,硕士为辅有关。
博士毕业后我到浙江大学工作,在田老师课题组亲身感受他是另一种风格。田老师2004年刚来浙大,迅速招收了一些硕士生,并带一些本科毕业设计。他的指导思想是为每位硕士研究生想好具体课题,做好示范。硕士研究生刚从本科转型过来,即使是写作也都不顺畅,因此可以节省了很多探索课题的时间。这样在两年或三年的研究生培养期间,能迅速完成既定课题,出一些成果,顺利毕业。
我虽然毕业许多年,但服从团队安排,一直做企业课题,直到2012年之后才有机会独立指导研究生。我个性比较温和,时常会想起自己读研时候的战战兢兢,所以在指导研究生总能设身处地的为研究生考虑。开始招收研究生时,我很明确在个人简介中注明如果有意硕博连读的,请勿联系我读硕士。我在培养研究生的同时,还是需要研究生帮我出点成果,让雪球滚起来的!由于大多数本科生所受科研训练有限,即使撰写中文论文、正确引用参考文献等细节方面都有漏洞,所以导师帮他确定课题方向,师兄弟的传帮带这种方法尤其重要。一入学,我会很快为学生想好课题,考虑整个小组的延续性、师兄师弟实验方法的传承性。培养研究生方法自2012年以来也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但主体思路基本不变:每个研究生至少能做14个月实验;研一就开始接触实验,研三的时间自己掌控,可以有大把的时间找工作,但鼓励继续实验或小论文,但前提条件是已经有3-6篇SCI的工作量。除了我独立指导的第一名研究生WZ1外,其余研究生均获国家奖学金。WZ1同学帮我逐步理清实验中的一些具体细节,并且为小组的科研氛围营造立下功劳,还记得他在我面前认为我对低一年级的LLJ3和LD2厚此薄彼讨论。师兄弟姐妹团结和睦,毫无保留传承指导是我指导研究生的最大欣慰!指导的研究生点点滴滴都记在我心里!今年开始,我要求低年级的研究生每周至少详看一篇英文论文,做好笔记,摘录好词好句,为自己撰写英文论文打好基础。
教学相长,师生共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3: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