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情商网熵田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gang 数字之美,美于形式,更在内涵。

博文

副教授评审政策的左、右演变

已有 4289 次阅读 2018-6-12 07:18 |个人分类:巴西人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巴西, 副教授, 职称评定, 左派, 右派

  副教授是高级知识分子的技术职称,亦是大学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一步。尤其在巴西联邦大学,助理教授分为1到4级,各级间工资差别近300巴币(相当于600元人民币);副教授亦分为1到4级,各级间工资差别近600巴币;但从4级助理教授调到到1级副教授,在获得高级职称同时,工资立马增加3300余巴币。当时在制定该项政策时,联邦教育部人事部门认为,大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有生力量应该是副教授群体。所以,副教授的晋升是大学职称管理的重要一环,无论是校方领导还是教师本人都十分重视。

  有位哲人说过:除了沙漠, 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这在高校这个知识分子集结地,更是如此。巴西公立大学的管理层基本上由民选产生,教育部规定的选举方法原则上教师票占70%,员工和学生的票各占15%。几年前,某大学是持右派观点的教师当选校长,他的执政理念几乎全是右派的那些套套:1)精英治校,整个班子都是来自各院系的优秀人才,严格执行职称晋升标准;2)开源节流,紧缩各项开支,精细管理程序,提高信息化管理; 3)严进严出,学籍管理严格,维持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等等。以下用两个案例来具体解释前任校长班子的一些做法和效果:

  案例一:以副教授职称晋升为例,大学成立专门的高级职称晋升委员会,由各院系选派的正教授担任评审委员,各申报案例异院互审。由大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委员会制定副教授评审标准,明确候选人必须参与研究生教学活动,近年内发表有相当于2区以上的学术文献。光这两项硬指标就让不少助理教授却步。几年下来,大学的职称结构维持一个正金字塔的合理状态。

  案例二:该大学有不少公房提供教师和员工租住,由于多年租金没有调整,教育部等部门对此颇有微词。所以,校方就开始调整住房房租收费标准,并每年增加5%,以达到80%的市场标准为上限。与此相似的其它开源节流措施,使得大学在其任下很快就平衡收支,还稍有盈余。

  在前年的校长换届选举时,尽管原校长继续参选,争取连任,特别是具有大学收支平衡的政绩。但有位来自左派的候选人,明确提出的竞选纲领为:1)放宽副教授评审标准,让更多的教师增加收入;2)停止提高教工住房的租金,加强住房维修;等等。不用多说,大家都可以猜到,谁赢得了选举。

  持有左派观点的校长上台以后,开始兑现当时的选举承诺。首先通过大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委员会,制定新的副教授评定标准,候选人是否参与研究生教学活动不再是必要条件,并不明确近年内发表学术文献的分区要求。更有其甚的是,本来教育部规定教师每两年方可申报晋级,一些教师因为长期没有调级,新规定允许他们按照没调级的年度,累积式一次性补调。同时,校方解散了大学副教授评审委员会,将该项评审工作下方到各学院一级负责。

  由于校方职称晋升的政策大幅度变动,马上形成了全校申报副教授的热潮。因为没有发表过上档次的文章等原因,一些多年没调过级的教师,也可以按新规定,申报高级职称,等等。例如某系的一位资深2级助理教授,已有10年多没调级了,按照新的规定,他可以累积调级,一次性申报调5级,直到2级副教授!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大学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如果大家都能调级,当然是好事一桩,但增加的财政预算,谁来埋单!到此,大家总算明白前任校长为何严格晋升条件,其深层意思还是和财政预算有关啊!不妨来算算细账,上面提及的那位资深助理教授,一次性要调5级,大学每个月要为他增发2x300 + 3300 + 600 =5000巴币,每年要增发12 x 5000 = 60000巴币。如果全校有100个这样的教师,大学仅此一项要增加6百万巴币的预算。教育部每年给大学的预算基本上是个定数,考虑到通膨因素,稍有增加,但绝对没这项跳跃式调薪的预算。

  由于财务预算的压力,校方以教育部新规定为由,说教师职称每次只能调一级,人事部门已逐个通知了这些申报累积调级的教师。让大家空欢喜和瞎折腾一场,不少教师开始找工会,要上诉校方,毕竟学校的职称管理新章程黑字白纸上说好的可以跳跃式调级嘛。

  对了,教工们对前任校长制定的教工住房房租政策意见最大,但新任校长上任来照常执行以前的规定,因为政治旧账还是要算在前任校长头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52078-1118525.html

上一篇:会议晚饭间闲聊一位学生的事让人动容
收藏 IP: 164.41.4.*| 热度|

5 张忆文 黄仁勇 宁利中 杨正瓴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