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部某名校在最近揭榜的第四轮学评估之后,由于A+学科的数量与第三轮相比大幅度下降,引发在校师生和广大校友的反思。基层群众的呼声迅速传导到管理层那里,破天荒地,管理层在公开场合承认管理失误之责。然而,值得反思的是,无论是基层群众还是高层领导,总结的经验及采取的对策都是惊人的相似:学科下滑的原因是物质刺激不足引发的人才流失,振兴学科的对策是用大把金钱引进高端人才。说白了,不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吗?戴帽子人才走穴既可以振兴学科,也可以导致学科迅速衰败。
在众多高校追捧戴帽子人才、奇货可居的戴帽子人才到处走穴的时候,高校却有越来越来越多的本土普通教师被边缘化。原因也很简单,不能为学校、学科的升格升等做贡献,自然在实验及办公资源分配、研究生招生指标分解、学科建设经费切块方面备受歧视。坊间传言有一位高校排行榜发布机构负责人到西部某三流高校作报告,期间受到该校广大领导热情接待。酒足饭饱之后,该负责人口吐真言:为你们这所学校在排行榜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不超过10个,其他的教师都可以忽略不计!
2018年研究生考试最大的热点可能是所谓的数学题泄密事件。对于事件的来龙去脉网上已经有详细的报道,这里笔者不想拾人牙慧。值得关注的是事件的主人公李林,这个在一所名校担任数学公共课教学的54岁的老讲师。常年在与几人共享的狭小办公室办公;多年的学术论文发表记录、科研绩效基本为零;工作极为低调,领导、同事常常忽略其存在。作为一个边缘人,李林老师也有其风光之处:所教课程学生评价良好,在考研辅导班混得风生水起,其高超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试卷押题技能更是受到众人追捧。
其实,高校教师群体中,戴帽子人才超国民待遇、边缘人低国民待遇这种极为反常的现象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去年年末,在外出差时我曾经与一位当了领导的同学聚会。对这位已经当了地方一把手的同学说,改革开放近40年了,我们国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其一是资源环境破坏,其二是全名的道德素质的滑坡。道德素质滑坡由何引发?这种一次又一次、强度越来越大的把人三六九等的划分方法难道不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吗?也许,这种强物质刺激下会诞生几个为学校升等升级摘金夺银的勇夫,然而这种做法是否违背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公平正义的宗旨?记得,一位前高级领导曾经讲过,公平正义比阳光更重要!学校排名上去了,人心搞散了,凝聚力下降了,大家变得越来越功利了。一个资源分配严重不均、教师等级森严、缺乏阳光的学校在双一流的路上能走多远?不知道聪明的管理者这笔账的赢亏点到底是如何计算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0: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