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平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赵安平 健康时报资深记者

博文

人血白蛋白不是聪明药

已有 4309 次阅读 2007-11-13 15:53 |个人分类:保健时报重要文章选登

■     保健时报记者 黄馨

 

    内容提要:即将到来的中考与高考,让众多考生家长精神紧张,高度关注孩子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生怕有个疏忽。而考生的营养问题首当其冲,被提到了考生家长最重视的位置。如何科学安排孩子的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是每位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近些天,在很多考生家长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人血白蛋白可以补充营养,提高智力,增强免疫力,多给孩子补充一些肯定是有利无弊。于是,宁可信其有的家长们四处打听,争相购买白蛋白,希望它能提高孩子的聪明度,为高考更添些把握。据报道,人血白蛋白在一些地方一度脱销。

被传得神乎其神的人血白蛋白真的是有助学习提高智力的万灵补药吗?解放军第306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副主任药师刘刚告诉记者,人血白蛋白是临床上常用的血浆容量扩张剂之一,从来没有听说它还有帮助学习的功效。给孩子盲目补充人血白蛋白,是对血液资源的浪费,还有可能给发育中的孩子的身体带来不利影响。

白蛋白是一种处方药,不能作为蛋白质的补充来源

刘刚介绍说,目前,人血白蛋白制品主要是从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后的健康人血浆中,用低温乙醇法分离,通过离心或压滤技术及深层过滤与脱脂等步骤加工制备而成的,它在60℃的温度下加热处理10个小时,以灭活可能存在的病毒。

在我国卫生部颁布的《中国生物制品规程》中对白蛋白的使用作了明确的说明:“对因失血、创伤、烧伤等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的脑压增高,防治低蛋白血症及肝硬化,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有较好的疗效”。

在临床上,白蛋白溶液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血容量不足引起的休克;肝脏功能低下造成的白蛋白缺乏;烧伤病人在丢失大量体液的同时也消耗或丢失一定量的白蛋白,给予一定量的白蛋白或血浆可使白蛋白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保持适当的血容量;其他如急性肾病、腹水或蛋白丢失性肠病导致急性白蛋白丢失的患者,也可以在短期内给予白蛋白治疗,将有助于疾病痊愈。

另外,白蛋白输注还是脑水肿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有的学者认为,通过补充外源性白蛋白,提高血液白蛋白浓度和胶体渗透压,可以减轻水肿;新生儿患溶血病时,由于白蛋白能结合游离胆红素,阻止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可以降低核黄疸的发生率;手术后或创伤后的病人,由于营养不良,白蛋白合成减低和代谢增加,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此时也可以短期输注白蛋白。

在一定条件下,临床上也使用白蛋白作为静脉营养剂,但是从营养角度来看,白蛋白的半衰期长,释放氨基酸的速度缓慢,而且其中的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较多,人体必须的色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低,输入人体的白蛋白只有一小部分能进入蛋白代谢库,重新生成蛋白质,再利用率相当低,它的营养价值并不高。

因此,一般不主张将白蛋白常规用于静脉内补充蛋白质。美国UHC标准也指出,对于需要营养支持的病人来说,白蛋白不能作为蛋白质的补充来源。

人血白蛋白属于血浆容量扩张剂的一种,主要用于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的水分平衡

刘刚介绍说,人血白蛋白是从血浆中分离制得的一种药品,属于血浆容量扩张剂的一种,主要用于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的水分平衡。人体的心血管系统中必须有足够的血液充盈才能维持正常血压,血量不足则会使血压降低。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流经毛细血管时从管壁滤过,形成组织液。

在正常情况下,血量和组织液量能维持相对的稳定,保持动态平衡。组织液生成增多,可以引起水肿;血量过多,会使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如何保持这两者的动态平衡呢?血浆白蛋白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血管内外液体的交换主要受其两侧渗透压的调节,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组织液是血浆通过毛细血管的滤过液,小分子的晶体物质可以自由通过毛细血管,因此血浆与组织液中晶体物质的浓度几乎相等,所产生的晶体渗透压也基本相等。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明显低于血浆,所产生的胶体渗透压也小得多。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

在血浆蛋白中,白蛋白的分子量虽小,但其分子数量远多于球蛋白,因此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

对于由失血、创伤等原因造成血容量急剧减少的患者,补充一定量的血浆白蛋白,可以维持一定的胶体渗透压,帮助恢复血容量。在血液循环中,每克白蛋白可保留大约18ml的水,每克血浆蛋白(其中包括白蛋白)可保留大约15ml的水。据此计算,一瓶规格为100ml的25%人血白蛋白注射剂,其保留水分的能力相当于500ml血浆或1000ml全血。

正常的人体内存在一定数量的白蛋白,一个体重70kg的成年人,体内的白蛋白含量约为300g,其中40%分布在血管内,60%分布在血管外。每小时有8%的白蛋白进入血管外的组织间隙,再通过淋巴系统重新返回血管,也就是说,血管中全部的白蛋白,每天都要与血管外的白蛋白交换一次。

人体内的白蛋白主要由肝细胞合成,然后释放到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内。合成的白蛋白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间质中液体的渗透压。一个健康人体内每天合成的白蛋白数量相当于血液循环中白蛋白的10%,但是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其白蛋白的合成量可以降低至正常水平的25%,引起血管内外白蛋白的减少和血浆浓度降低,引起水肿。

在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的合成和分解是相互平衡的。白蛋白的分解代谢场所主要是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胃肠道中。如果白蛋白的分解率增加,可能与疾病有关,比如癌症、急性感染、手术、烧伤(烧伤面积达50%时,白蛋白分解率是正常的2倍)等。

另外,血浆白蛋白也是血浆中主要的运输载体之一。许多难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比如胆红素、长链脂肪酸、胆汁酸盐、前列腺素、类固醇激素和金属离子以及某些药物等,都是通过与白蛋白的结合才能被运输到代谢器官。

给孩子盲目使用人血白蛋白是浪费血液资源,还可能产生副作用

刘刚强调,如果盲目地给正常人输注白蛋白,可能会抑制机体自身白蛋白的合成,促进自身白蛋白的分解。过多地输入外源性白蛋白,如果血浆中白蛋白的浓度超过55g/L,循环血液将处于高渗状态,导致组织细胞脱水、血容量过度增加和循环负荷过重,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肺水肿甚至心功能衰竭。

虽然临床上使用的人血白蛋白制品都是经过长时间高温加热处理,一般来说可以使肝炎病毒和其他病毒灭活,但高浓度的白蛋白对许多细菌都是良好的培养介质。如果输注了被细菌污染后的白蛋白,可能引起发热、暂时性菌血症、休克甚至败血症。

如果在白蛋白的生产过程中热原处理不彻底,还会引发输注者的寒战和发热,被称为热原反应。

如果输注者对人血白蛋白制品中残余的其他蛋白过敏,会引发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另外,由于白蛋白中存在着一种被称为激肽酶原激活物的物质,可激活激肽系统产生缓激肽。缓激肽有强大的舒张血管的作用,会引起输注血浆白蛋白溶液后血压降低,产生一过性的低血压反应。其程度与白蛋白制品内存在的激活剂的量有关,也与输注速度和患者的个体情况有关。

刘刚说,人血白蛋白注射剂属于处方药,一般的药店是不能销售的。而如果到正规医院购买,医生也不会随便给身体健康的孩子使用这种药物。但是,有的家长越是买不到越是要买,到不正规的小诊所等处购买药物,并为孩子注射。如果使用的是不合格或假冒的人血白蛋白制品,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人血白蛋白注射剂的价格多为几百元左右,家长花费上千元为面临中、高考的学生输注白蛋白,不但没有必要,还可能引发不良后果。这既是一种心理误区,也是对血液资源的一种浪费。人血白蛋白只是一种血液制品,不是什么营养品,更不能用于补充营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10-10919.html

上一篇:多给给孩子一些“心灵创可贴”
下一篇:黑人乎?黑人乎(转自十年砍柴的博客,山西煤窑附近饭馆一景)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3 19: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