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平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赵安平 健康时报资深记者

博文

马季经治专家谈冠心病预防

已有 2905 次阅读 2007-11-13 13:40 |个人分类:保健时报重要文章选登

■    保健时报记者 吴玲娟

  编者按:  2006年12月20日上午,我国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因突发心脏病不幸逝世。在深深的哀悼和惋惜之余,心脏病的有关知识也成为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据了解,一年前,我国著名的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曾经为马季先生治病,日前,保健时报记者专访了胡大一。

  胡大一说,得知马季先生不幸逝世的消息,感到很难过。马季先生在19年前曾患过心肌梗死,同时伴有糖尿病。研究表明,如果一个患者第一次发生的心血管事件是心肌梗死,那么他在未来十年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比一个没有发生心肌梗死的人增加5至7倍。马季先生的不幸,很有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后果。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累及人体不同部位的动脉血管床可以导致不同的结果,累及脑动脉引起脑卒中。如果累及冠动脉,就会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者心脏猝死。

在我国,40多岁死于脑卒中、心肌梗死的人并不罕见。1998年,中国有260多万人死于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每13秒钟心血管疾病就会夺去一个中国人的生命,而现在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做好预防工作。

1、“大馅薄皮”的斑块危险最大。稳定斑块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手段

  胡大一说,以往人们都认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血管狭窄程度越重,患心肌梗死和意外死亡的风险就越大,冠心病似乎是一个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血管腔的疾病。实际上,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不取决于血管的狭窄程度,而取决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与否。

  胡大一说,有的人经常找医生说自己心脏难受,不舒服,有时候症状还很明显,到医院检查也发现他的确出现了冠状动脉斑块,但是这类患者几十年下来还是老样子,少有致死致残事件发生。但有些人,平时心脏没有任何症状,突然有一天仆倒在地,冠心病发作,致残甚至致死。

  胡大一分析,出现上面两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患者冠状动脉的斑块不一样。

  有的病人之所以常年没有症状而突然发病,是因为在他发生事件前,这个导致管腔严重闭塞的斑块,有一个大的胆固醇脂核,同时覆盖斑块的纤维帽非常薄,所以它就像附着在血管壁上的一个大馅薄皮的饺子,容易破,称为不稳定斑块。一旦斑块破裂,就会形成血栓。血栓急剧形成加重了血管狭窄程度,就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多年有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管腔明显狭窄,会引起心绞痛的症状。但这种斑块脂核小,纤维帽很厚,就像附着在血管壁上的一个小馅厚皮的饺子,不容易破,称为稳定斑块。只要斑块不破裂,就没有血栓,所以这类患者有症状,但没有致残致死的事件发生。

  可见,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不是一个孤立的血管腔的疾病,而是一个全身的、弥漫性的血管壁的疾病,血管壁斑块的性质和特征决定病人的命运,最终的血栓形成是出现事件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上,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稳定斑块,预防血栓。

2、  10个心肌梗死患者中9个可被解释和预测。如果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6个心肌梗死患者中5个可以被预防

  有一项研究对包括美国、加拿大、中国、印度等经济水平发展不同的52个国家的公民进行了病例对照试验。试验在52个国家任何一个地方发现一个初次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在同一个地点,找到一个和他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职业等尽可能靠近的没有发生心肌梗死的人做对照,研究发生心肌梗死究竟是遗传造成的,还是与后天不健康生活方式相关。

  研究结果表明,90%的心肌梗死的患者是以下9个传统的致病因素造成的。

  这9个因素中第一是血脂异常,吸烟排在第二,接下来是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精神紧张和酗酒。

  胡大一说,这9个因素没有一个是不可以预测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家里可以用血压计测血压,用血糖仪测血糖,腹型肥胖买把皮尺就行,血脂在县级医院也都能测量,其他的如吸烟、运动、饮食、紧张都是自己可以注意的。可见,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一个可控可防的疾病。

  10个心肌梗死患者中9个可被解释和预测。如果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6个心肌梗死患者中5个可以被预防。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第一条防线要防危险因素,重点在青少年。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多个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疾病,这些危险因素多由于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而这种不健康生活方式常形成在18岁以前。所以预防危险因素,要从源头抓起。要引导和教育青少年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不沾染烟草,不沾染垃圾食品,控制好体重,热爱运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第二条防线是针对那些已经有高血压、血糖异常或者肥胖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实行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达标策略,让他们管好跟生命、健康相关的几个数字,做到零吸烟,将总胆固醇控制在5毫摩尔/升以下,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男性腹围降到90厘米以下,女性腹围降到80厘米以下。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第三条防线是要防事件,稳定斑块,预防血栓,最有效的药物分别是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

  第四条防线是防后果。有的病人从来没有症状,没有先兆,突然发作就是心肌梗死。如果医院能快速溶栓,可以大幅度减少心肌梗死导致的死亡。因此,院外的救助系统要做到及早进行心脏复苏,院内要建立绿色通道,做到10分钟完成心电图,30分钟开始静脉给溶栓药物。

  除此之外,对患了脑卒中、心肌梗死或者做了心脏搭桥的病人,还应进一步做好疾病的后续管理,进行二级预防,防止心力衰竭。

3、  “1=2”,即人的血胆固醇水平增加1%,心肌梗死的患病率、死亡率的风险增加2%,相反,如果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或者用他汀类药物,能把胆固醇下降1%,心肌梗死患病、死亡危险相应下降2%

  胡大一说,已经患过心肌梗死,并伴随有糖尿病的患者,更要做好二级预防,进行系统管理。

  二级预防主要应坚持ABCDE原则。

  A指选择ACEI类药物,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这类药物除了能够降压,还能够保护心脏。常用的ACEI类药物有卡托普利、苯那普利等。现在有一些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的时候,往往只在血压高的时候服用,血压一旦正常,就擅自停止用药。胡大一说,这是不对的。降压药不会把血压降到正常值以下,达到正常值时,它能起到保持血压正常的作用。

  除此之外,A还指用好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不够是目前患者存在的普遍误区,正确的剂量应达到75-150毫克。

  B指β-受体阻滞剂,常用药物有氨先心安、倍他乐克、康忻等,这类药能够减慢患者心率,防止出现心脏猝死的事件,对心脏也有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

  C,第一是要戒烟,第二是要降低血脂,因为糖尿病病人95%都有血脂异常。降低血脂,稳定动脉粥样斑块,对防止破裂,造成血栓事件和猝死,具有根本的保护作用。

  北京从1984年-1999年15年之间,居民血胆固醇水平增加了24%,增加了40毫克/分升。心肌梗死和血胆固醇有着直接的关系,“1=2”,即人的血胆固醇水平增加1%,心肌梗死的患病率、死亡率的风险增加2%。相反,如果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或者用他汀类药物,能把胆固醇下降1%,心肌梗死患病、死亡危险相应下降2%。

  D是要管住嘴,注意合理饮食,蛋白质、蔬菜、水果、碳水化合物、脂肪都需要摄入,其中最关键的是控制总量,坚持“饭吃八成饱”的原则。

  糖尿病的英文首个字母是D,因此,对于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还要认真控制好血糖。

  E是要在稳定冠心病病情的情况下加强锻炼。胡大一说,最好的运动是连续快速走路,一个礼拜至少走5天,一天至少运动一次,每次至少30分钟,这样对糖尿病病人来说,既能降低血糖和血脂,还能对血压有一个好的作用。

  E还有一个意义指教育,因为冠心病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只有做到认真科学的预防,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冠心病。所以应当加强心血管疾病科普知识的普及,把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知识用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用得到的语言传播给千家万户,加强对病人及其家属的教育。

 

  胡大一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专家津贴。现任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心内科主任,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肺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心研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主任。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健康协会理事长、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及美国心脏病学院专科会员。并担任《中国医药导刊》、《中国医刊》、《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心肺血管论坛》主编,《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副主编等职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10-10819.html

上一篇:孕期拔牙容易流产
下一篇:糖尿病人咋吃饭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1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