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9-25首发于“IPP评论”公众号。
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Fintech)、互联网金融(ITFIN)都是近年新兴的概念。金融科技是指利用先进的新科技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这些新科技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从这个角度来看,它是属于金融科技的。而科技金融则是创造新的金融模式和工具来支持引导科技创新。简而言之,金融科技的重心在金融,而科技金融的重心在科技。
科技创新通过扩大资源基量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但是科技创新具有不确定性高、研发周期长、失败风险大等特点,而金融可以通过价值发现、筹集资金、风险管理等功能对科技创新提供支持,使得好的研究能顺利通过实验室技术、中试样品、大规模生产、获得市场认可这个过程,最终可以改进/改善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已经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进行部署,新加坡亦是如此,并且部署得较早,成就也较突出。
建国以来,新加坡在政府的部署和引导下,几乎每十年发生一次经济转型,经历了劳动密集型、技能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直至90年代的技术密集型经济。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新加坡的冲击不小,让政府意识到知识和技术的生产需要从“外部引进”转向“内部打造”,也就是加强“自主创新”(endogen-
ous innovation),并出台了相关的战略规划和具体政策,将新加坡推入知识密集型经济时代。
进入知识密集型发展阶段,新加坡在科技创新发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反映在包括科技进步贡献率(全要素增长率)、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出口额等重要指标及各类国家创新力、综合竞争力的排名上。
进一步看新加坡在利用金融促进科技发展的实践,可以发现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其一,利用了新加坡作为金融中心的优势。英国Z/Yen公司2016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显示,在全球86个金融中心里面新加坡排名第三(755分),仅次于伦敦(800分)和纽约(792分),意味着在金融专业化方面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不但有大量资金在这里进行融通,也汇集了大批金融专业人才,在对技术进行估值、创造针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模式和产品、风险控制及管理方面有独特的人才和经验优势。
其二,政府是推动科技发展和创新的主要力量。首先,新加坡在国家战略中确定了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并着力打造有利于科研和创新的国家创新体系。1990年进入技术密集型经济发展阶段后,新加坡就开始制定国家科技发展五年计划,迄今已经制定实施了6个五年计划,预算投入不断增加,重点资助的领域除了紧随世界前沿科研技术领域,也有结合自己的问题和优势确立的方向(如水处理技术、清洁技术和先进服务业等),并越来越重视基础性的自主科研项目。另外,“智慧国”规划也特别值得一提,因为它不仅促进了信息和通讯技术这个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更是建立了优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这也成为以金融促进技术开发、交易、商业化、市场化的重要基础,即让资金、资本、重要财务和信用信息的融通更加流畅快捷,让新技术的传播更加迅速。
再者,从资金和资源的分配决策及执行机构来看,尽管有私人企业和部门的积极参与,主导力量还是政府。这些机构可分为几个层次:最高决策层是总理亲任主席的政府特设机构研究、创新及创业理事会(RIEC),负责制定新加坡以强化科技能力为目标的长期发展计划并监督其实施。这个委员会是由拟定科技发展五年计划的国家研究基金(NRF)董事会来支持的。第二层次是包括贸工部(MTI)、教育部(MOE)、卫生部(MOH)等在内的内阁部门,会参与科技研发相关的预算编制及资金的监督管理。第三层次为科研项目选拔和资金分配的机构,主要包括隶属于贸工部的新科研(A*STAR)、经济发展局(EDB)和标新局(SPRING)三个法定机构,和隶属于教育部的学术研究理事会(AcRC)及卫生部的医学研究理事会(NMRC),另外国家研究基金也有面向企业的研究和创新支持基金。
在考察具体的政策和实践时,也可以从具体内容设计上看到较强烈的“自上而下”(Top-down)政府主导型色彩。例如,新加坡政府很重视对知识产权价值的挖掘、转化和增值方面,因此新加坡知识产权局(IPOS)也是金融科技生态中的重要一员。该局在2014年推出总值1亿新币的“知识产权融资计划”(IP Financing Scheme),即通过政府与银行共同承担部分债务风险,帮助企业使用知识产权获得银行贷款的计划;今年4月,又推出10亿新元的创新基金(Makara Innovation Fund),以此协助拥有强大知识产权和成熟商业模式的企业将新加坡作为基地,把产品/服务拓展至全球。
再如,在针对创新的风险投资领域,政府也是强有力的角色。早在1990年代,政府就出资10亿美元设立了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截止目前,相当数量的风险投资机构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另外在各种配额投资计划中,可发现政府较大额度跟投的模式。例如,按照标新局推出的 “商业天使计划”(BAS),如果创业公司获得任何机构的天使投资,便可以申请政府种子基金的1:2配资,最高可达150万新元。
在新加坡,受到政府资助政策的激励,几乎所有主要金融机构都设有创新中心。政府还着力投资设计打造一站式的科技商务研发中心,为银行、保险公司、科技巨头和大学的开放交流创造良好便利的空间环境,加强了这些此前彼此独立的机构之间的联系。被誉为“新加坡硅谷”、设立于纬壹科技城(One-North)里的起步公司聚集区“起步谷LaunchPad”就是典型的例子。
从新加坡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家小、资源少,集中优势资源来达成目标是其发展的必然之道,并且也收到了好的效果。然而,这种模式的风险也在于投资的集中可能错过少量当前迹象不明但对未来改变巨大的机会。实际上,南洋理工大学公共政策与国际事务系的王珏博士最新的研究发现,与香港比较,尽管新加坡发明专利绝对数量更多、覆盖的技术领域更广,但就单项技术领域的专利数与专利总数的比值看,新加坡的发明创新则有集中在少数领域的趋势,申请专利的企业也集中在少数大型企业。因此,这种科技创新支持模式的持续性对决策者有很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对未来有很强的预测和掌控能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05: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