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儿子12岁,真真正正是个不肖之子。
我老人家从小到大,推崇的是晋人风骨,效法的是黄药师与令狐冲,赏的那是洛阳花,饮的也是西凉酒。从初中起就秉承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的原则,与学校的诸多我认为不合理的规定作不屈不挠的斗争。(虽然过去这十几年有点皈正的意思,呵呵。)
犬子恰恰与我相反。
众所周知,毋庸置疑,美国的小学应该是世界上最轻松的小学。但是儿子却因为其天性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弱点,总是非常紧张。他总是害怕万一犯个什么错被老师责怪。其实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犯过什么错,更没有被老师责骂过。
我和他妈都属于很放松的人,不知道他从哪里来的这么一种无名的歹症候。
我们无数次的告诉他(连老师也这么给他说),放松,放松,老师不会因为一件无心的小错就骂你。我给他讲我中学大学时的英勇事迹。甚至鼓励他和老师捣乱,答应他若是被老师骂一次,我就给他发钱,如果被罚站走廊,我就带他去佛罗里达的海洋乐园。即便如此,他都不能放松。总是毫无必要的把自己搞得很紧张。
他这个毛病造成了两个最直接的后果(长远后果就先不说了)。
第一个是他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守规矩上。不敢和其他孩子打打闹闹。所以,这么多年他的好朋友几乎全都是在学校以外认识的。在学校里总是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无暇顾及交朋友。
第二个是他太重视成绩。重视成绩和爱学习是两码事。太过注重分数就必然导致把精力放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知识点上,而错过了大的故事背景。
随便举个例子。美国小学最重要的考试是课外书的阅读考试。每个年级都有一系列课外书,小说,童话,什么都有,都根据内容和厚度定了分,教育专家制定一套针对此书的考题。书是孩子自己选,一本厚书的分数等于几本薄的。孩子什么时候读完了,就在计算机上考试。每个学期要达到一定的分数,最后总分够了就行。
注重阅读这本来是好事。但是儿子把成绩看得太重,结果每次阅读时脑子里潜意识的牵挂就是这个东西会不会考,而不是真正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也抓不住书里真正的重点(因为总是在担心这个会不会考,那个会不会考)。而且会降低阅读速度,速度越低,读的量就少,读的量少,就更享受不到乐趣。
我给他说了无数次,不管什么考试,数学也好,英语也好,你考A和考C,都没有奖励,你每考一个B,我给你奖五块钱。但是还是不行。他还是放不下,这个挨千刀的阅读考试他还是紧张的要不得。
前些日子,他磨磨唧唧地细扣一本小说,心心念念惦记这个那个会不会考(和我中学有考前强迫症的同学一样)。我终于发火了,痛斥了他半个小时,斥的他眼泪汪汪。我百遍告诉他,读这种课外书,就是要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看小说,就是要觉得有趣你才看,你细扣那个干什么?扣的你自己紧张烦躁,彻底丧失了阅读的乐趣。别说小说了,就是《国家地理杂志》这种知识性的读物,你把个鸡毛蒜皮的东西记得那么清楚,你能比得过维基百科吗?这个破考试你若是没通过,我马上买飞机票,带你去海洋公园骑海豚。
就为这些问题,我是威逼利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舌绽莲花,口吐鲜血,这孩子就是改不过来。我痛定思痛,孩子能不能抓大放小,眼光高远,这个确实不是我能逼他,或者是劝他就能做到的。
所以,我痛改前非,准备给他改换一下环境。上个月终于和他妈做了最后决定,明年不上学了,在家修炼一年先。
上周学校放假了,周末我们大人小孩共同协商,细细的制定了一份下学年的时间表。
主要任务是两个,一个是看课外书(读),培养一下胸襟见识,成熟起来。一个是干体力活(耕),培养一下吃苦能力和坚强的性格。
周一到周四的上午全部时间都用来看历史故事(美国小学的历史教材,说起来也让人牙痒,令人震惊的枯燥,改天一定要狠狠揭批。小孩子学历史就是要看故事,脑子进水的搞那么多概念,分明就是要把孩子的兴趣扼杀在摇篮里)。下午,学一个小时的数学或自然。一个小时的中文。一个小时写作(儿子很喜欢写作,这个兴趣倒是他自发的)。
周五是野外活动,参观博物馆,动物园,历史遗迹,自然公园,参观大学的实验室也算进去。
周末劳动。菜园子是主要的劳动场所。上个暑假帮着姥姥堆了几次粪肥。这个暑假,我准备给他搞个劳改农场。小孩子不爱劳动,那长大了不是和他爸一样了,那还能行?呵呵。
身边好几个亲友问社交活动怎么办。其实不用担心。本地有几个家庭学校团体,有定期的聚会。儿子还参加童子军和游泳班。其实,在学校之外,他反而更活泼,更愿意和小孩子一起玩,这些年的好朋友全都是校外认识的。
看看一年后,能不能变得心胸开阔一些,坚强一些。如果实验成功就在家多待几年,等高二再送学校。
我心目中的当代第一流小说《白鹿原》里有个白嘉轩,白嘉轩他们家的房子上据说有一块匾,匾上写着四个大字--“耕读传家”(也许不是匾,是副对联。这小说我看过五六遍,不过最后一次也是十几年前了。有些地方记不清了)。
耕读传家本是中华道统中最根本的东西。耕读的目标是胸襟见识和道德修为。但是现在被败坏的七零八落了,真成了儒林外史里的五河县:说起那人有品行,他就歪着嘴笑;说起那人有胸襟,他就鼻子里笑;说那个人要耕读传家,他就眉毛都会笑。昨天看见微信上的一个帖子讲一个蔓延全国的“学而思”中小学培训机构,我觉得那是个断绝文化根基的机构。
但是在美国这个生活相对宽松的地方,只要不追求华尔街和硅谷,“耕读传家”还是做得到的。我现在对儿子的希望就是“学为好人”。他以后不上大学也可以,当农民也可以,当工人也可以,只要能耕能读,能学为好人,有胸襟有修为,干什么都可以。
等他中文学好了,就教他念这首陆游和我共同创作的诗:
家住苍烟落照间,饮罢黄眉卧看山。元知穷通终有定,且耕且读且开颜。
又及:刚才有朋友在楼下说,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可能是最好的。
我的回复:顺其自然是对的,但是顺其自然不是不管不顾,什么也不做,而是“做而不求”。做,但是不追求结果。
要看看孩子的爱好在哪里,顺着这个自然去帮助他。如果他的爱好是救火,我就带他去参观消防队。。。学校的教育把孩子的空间都占满了,没有选择的余地了。让他回家,就是给他空间,给他选择。
总之,我觉得,家长能做的,是给孩子提供机会,提供选择。剩下的就是品行和胸襟的培养,而这两项我觉得不能顺其自然(人都有劣性,儿童的品德眼光,大人不管可不行)。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也。孔圣人都讲这个,何况是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19: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