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末年的桓帝时期,宦官曹节等弄权,祸国殃民,对上蛊惑皇帝,对下专除异己,擅杀朝臣。外戚窦武、太尉陈蕃联合起来,想要将那些祸国殃民、弄权乱国的宦官除掉,结果由于谋划外泄,导致宦官反击,尽诛窦武、陈蕃及其家人僚属,进而发生了东汉的第一次党锢之祸。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页悲剧。许多正义之士就此谢世,社会正义受到打压,朝廷风气萎靡,宦官权利进一步增长,间接导致了后面的黄巾起义和东汉灭亡。可是,这样一件事,却被当代大学问家侯外庐说成是“统治阶级的内讧”,说成是“外戚集团与官僚集团勾结起来对付宦官集团,却被宦官集团反击”。明明当时诸多宦官掌握权力之后大肆敛财、祸国殃民、蛊惑皇帝、擅杀朝臣,才导致了的士大夫阶层的不满,却被侯外庐说成是“宦官从士君子不齿的污浊地位,一旦拨云雾而见青天,忽然上济于诗礼世家之列,高贵的士大夫圈子里,忽然闯进混小子来,未免是清高的玷辱。因此,豪族地主阶级的官僚群体,从身份性的观点,群起攻击宦官。”对于侯外庐的世界观里,似乎评价一个人只应该看他的身份阶级,却没有是非曲直、正义邪恶。
当今社会似乎也是如此。比如前些天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面,明明是祁同伟等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却被某些人说成是从底层爬上去的祁同伟等人被上层社会合力绞杀。
评价一个人,不该看他是属于哪个阶级,而应该看他所作所为是否正义。可悲某些人总是拿阶级说事,却从来看不到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保障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促进人类进步,这就是是“是”,就是“正义”。损害绝大多数人的利益,阻碍人类文明的进步,这就是“非”,就是“邪恶”。
人,不该分为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这么两个对立阶级。只是应该分为两种,一种是“利己主义者”,一种是“淑世主义者”。“人不利己,天诛地灭”。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利己主义者,但是我们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去利己,是在道德运行的范围内去利己。如果破坏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破坏法律去谋取个人的利益,终究会受到法律制裁,比如东汉末年的候览、曹节等宦官,通过诛杀忠臣来获取自己的财富和地位,却对治国安邦毫无建树,这样的人就应当永远被骂为奸贼。而“淑世主义者”,是把促进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为自己信条的人。在党锢之祸中的窦武、陈蕃,为国尽忠,当时陈蕃已经80多岁了,却还想要为国家的治理而付出,这样的人就是“淑世主义者”,是注定该名垂青史的,是值得我们后人尊敬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9: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