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blog 博文

最新发表的博文| 推荐阅读的博文

[转载]同行评审危害科学 (科技英文听力资料,英汉对照)
刘跃 2024-1-28 09:41
经典句子: there is a lot of junk science and trash that goes through the peer review process 有很多垃圾通过同行评审过程。 scientists are prone to being confected to their pet theories and opinions , especially if they've been visibly rewarded or publicly obtained statu ...
680 次阅读|1 个评论
聊一聊做近视眼手术以前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
李文生 2024-1-28 08:45
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报道,截至 2010 年,全球有近视患者超过 18 亿,其中有近 1.7 亿为高度近视。亚洲是全球近视的高发聚集地,而我国更是近视的重灾区。目前我国人群的近视患病率高达 50% ,青少年人群的近视患病率高达 40%~70% ,且其中高度近视占 5%~20% ,远远超过西方国家 1%~2 %的水平,可见 ...
766 次阅读|没有评论
“Isotopologues ”和“clumped isotopes”——解读同位素地球化学的新视角
李中平 2024-1-28 08:19
“Isotopologues ”和“clumped isotopes”:解读同位素地球化学的新视角 原创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气体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科学公众号 发表时间2024-01-27 在微观世界中,分子的组成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同位素的存在使得分子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 ...
641 次阅读|没有评论
生酮饮食和精神疾病治疗效果(双语)
热度 1 虞左俊 2024-1-28 07:57
患者说酮有助于治疗他们的精神疾病。 科学家正在竞相理解其中的原因 当伊恩 · 坎贝尔( Iain Campbell )在上班的路上凝视着车窗外时,他第一次感觉到某种非同小可的东西正在重塑他体验世界的方式。 这种感觉是从一次极其平常的观察中浮现出来的:当看着路边的树木在眼前掠过时,他感到平 ...
1255 次阅读|没有评论 热度 1
几曾凶浪落江豚(古今诗词咏江豚续四百六十六)
张晓良 2024-1-28 07:50
周之楷,字慕兰,号式轩,金溪(今江西抚州金溪县)人。诗序有“道光壬辰予年十二”,道光壬辰是1832年。咸丰丙辰(1856年)粤贼陷抚州,周之楷夫妇避至蜀地生活,备尝辛苦。周之楷有《水竹主人诗钞》十一卷,附周之楷妻杨霞《绣余小草》四十九首。《水竹主人诗钞》中有咏江豚两首。 《上三峡》:峭壁高高不 ...
1006 次阅读|没有评论
犬狂犬病毒传播动力学的建模(10)
严家新 2024-1-28 00:34
犬狂犬病毒传播动力学的建模 —— 大型学术专著《狂犬病》最新版新增的第二章    目前国际上关于狂犬病最权威最全面的大型学术专著《 狂犬病的科学基础和管控( RABIES: SCIENTIFIC BASIS OF THE DISEASE AND ITS MANAGEMENT )》,简称《 狂犬病 (Rabies )》。该书被誉 ...
951 次阅读|没有评论
20240127——红瓜(Coccinia grandis (L.) Voigt)
栗茂腾 2024-1-27 20:40
20240127 ——红瓜( Coccinia grandis (L.) Voigt ):葫芦科红瓜属攀援草本,叶阔心形,长、宽均 5-10 厘米,常有 5 个角或稀近 5 中裂,两面布有颗粒状小凸点,先端钝圆,基部有数个腺体,腺体在叶背明显;雌雄异株,雌花、雄花均单生;雄花花冠白色或稍带黄色, 5 中裂,裂片卵形,内面有柔毛,雄蕊 3 ...
2062 次阅读|没有评论
植物百科——蝴蝶兰!
热度 1 栗茂腾 2024-1-27 17:16
植物百科——蝴蝶兰 :蝴蝶兰为兰科为蝴蝶兰属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最早是由 德国科学家在安纹岛上发现的。蝴蝶兰花序侧生于茎基部,常具数朵由基部向顶端逐朵开放的花;花 朵数量多且花期长,因其花型整体上类似翩翩起舞的“蝴蝶”而得名,其拉丁学名 Phalaenopsis aphrodite Rchb. f. 也是“看起来像蝴 ...
2135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
热度 1 武际可 2024-1-27 14:55
1997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植物百科——三颗针!
栗茂腾 2024-1-27 11:01
植物百科——三颗针! 三颗针学名为鲜黄小檗,又名黄花刺等,其名字来源和“针”有关系,但这里指的“针”和“两面针”不一样,并不是指叶片上的针,因为该植物叶片表面无“针”分布,而是在叶片每边(不是两面)分别具有 5-18 刺齿。 “三颗针”名字的来源与该植物茎刺有关,其茎刺粗状,具有三分叉,正 ...
3196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3 2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