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erdai的柠檬茶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serdai 品茶、喝咖啡、闲话、科学八卦、与聊天

博文

小考:元配 vs 原配:initial vs previous

已有 14177 次阅读 2014-12-14 00:18 |个人分类:社会文化历史|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原配, 元配

上篇博文中凑巧提到段王爷在美国的妻子,打字的时候出现了两个选项:元配,原配。当时不假思索我就选择了第一项,结果有江湖高手伸指点了我一下:

[16]qzw  2014-12-13 04:33

元配

------
原配


我愣了一下,稍微搜索给出了回复如下:

博主回复(2014-12-13 11:26)元配:第一次娶的妻子。也称“正妻”“嫡妻”(与“庶妻”相对)。

后来回头统一处理评论的时候,又想了想,元配--应该是文雅的说法,比较正式;而原配--应该是俗语。

继续搜索得到:

在现代汉语中,“元”常用来表示以下几个意思:

  1.表“一段时间的开头”。例如“元旦” “元年” “元月” “纪元”。

  2.表“为首的或居于第一位的”。例如“元首” “元帅” “元凶” “元勋”。

  3.表“主要的或根本的”。例如“元气” “元素” “元音” 。

  4.表“要素”。例如“一元论” “多元性”。

  5.表“构成整体的成分”。例如“单元” “元件”。

  “原”则常用来表示:

  1.表“最初的”。例如“原人” “原始” “原先” “原生动物”。

  2.表“原来的”。例如“原单位” “原计划”  “原班人马” “官复原职”。

  3.表“未加工的”。例如“原煤” “原木” “原油”。

  4.表“谅解”。例如“原谅” “原宥” “情有可原”。

  5.表“宽广平坦的地方”。例如“草原” “高原”。

  有的时候,用“元”还是用“原”意思上有区别。例如 “元件”指构成机器、仪表等的零件,如“这台新设备的元件有8000多”。“原件”则指:1.文件的原本。例如“原件已经归档”。2.原来的物件。例如“这是根据出土的原件复制的”。3.没有启封的物品。例如“地址不详,已将原件退回”。

  再如,文言词语“元形”指大自然赋予的形态,即万物。“原形”则指“原来的样子”或“本来的面目”。例如“加热以后,体积膨胀,已经不是原形了”,“骗子最终必然原形毕露”。

  “原配”跟“元配意思和读音都相同,只是写法不同,是一对异形词。现在的工具书上,有的倾向于写“原配”,有的倾向于写“元配”。不过,在《现代汉语常用词表》(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中,有“原配”而无“元配”。可见,“原配”在社会语文生活中使用较多,而“元配”则使用较少。因此,我们宜采用“原配”的写法而舍弃“元配”的写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03月31日   第 03 版),《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2-03/31/content_1030051.htm


如此看来,元,initial, primary, elemental;

         原,previous, original。

继续咬文嚼字:

    元配,应该指最早的那位,用绝对的时间原点作为参考,称呼是绝对的,不管她现在境况情况如何。比如蒋介石的元配是家乡的那位毛福梅不是陈洁如更不是宋美龄;孙文、周树人和陈独秀在故乡老家都有媒约之言的元配。如果同时有好几位存在很容易识别出元配;

    原配,使用现在的时刻作为参考,就是指对现在而言,暗示已经失去了,比如对于第三任太太而言原配就有两位。


更多搜索结果:

唐 韩愈 《唐故昭武校尉守左金吾卫将军李公墓志铭》:“以元配 韦氏夫人 祔而葬,次配 崔氏夫人 於其域异墓。”

《明史·后妃传二·世宗孝洁陈皇后》:“孝洁皇后 ,大行皇帝元配,宜合葬祔庙。”

清 田兰芳《明河南参政袁公墓志铭》:“(袁可立子袁枢)元配任氏,由孺人例赠淑人。”

老舍 《柳屯的》:“ 夏大嫂 是你的元配, 二妞 是你的亲女儿!”

大房称为元配,二房称为良配,三房称为淑配,四房称为德配。


看来我刚开始的瞬间看法还算有些靠谱,这么多年停留在理工科,又是外文环境,中文底子还没有丢失殆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9360-850829.html

上一篇:中村修二诺奖场合当众扇日本响亮耳光,情何以堪!?
下一篇:将来分裂后的美国
收藏 IP: 130.88.237.*| 热度|

16 徐晓 陈楷翰 吕喆 谢力 武夷山 罗德海 张忆文 赵美娣 王小平 周少祥 王桂颖 陈筝 biofans luminescence321 xqhuang bridgene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