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上课,我让诸多学生起来就某一个问题发表看法。
这群大二的学生,还未从应试教育的窠臼里跳出来,如果回答问题首先得反应就是教科书上讲了没有。尽管我一再强调大学不需要标准答案,要学会自己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但他们显然不适应。学生面面相觑,谁也不肯先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见状我内心不由地一阵叹息。我不能责怪学生们,也不能去责怪他们的小学和中学老师,因为他们都是社会体制和教育体制的局中人,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和想法!
我不能放弃,我要给我的学生一种真正的对大学的认识。于是在我万般的眼光示意下一个平时表现较为好的同学站了起来,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话未说完,整个教室里响起了很多哄笑声。对此我并不陌生,我也在各种场合遇到过。一些国人向来如此,自己没什么想法,但嘲笑别人想法的本事却很大!
让这位同学坐下之后,我先肯定了这位同学能够主动站起来勇敢展示自己想法的行为,然后对他的看法进行了适当评点。然后,我话锋一转谈到在公共场合的礼仪问题。我讲到:“在公共场合别人发言起哄发怪声嘲笑是没有素养的表现,在课堂上也是如此。作为我的学生,我希望大家在别人回答问题、发表看法的时候唯一需要的是认真的听,积极的思考。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展开辩论。要培养一种‘士’的气质”。
显然,我的话还是有效果的。后面再让同学们发表看法的时候,没有人再去因为看法的“幼稚”甚或是“简单”而出声嘲笑,想法还积极提出补充的看法或自己的看法。
因此,学生不主动提问或回答问题,固然有怕嘲笑的面子因素,但表达氛围的缺失则是更重要的原因。而一个好的自我表达的氛围则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大学老师要积极营造这种氛围。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9337-367447.html
上一篇:
“楼市三字经”之悲下一篇:
破墙众人推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