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周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nsuozhoukan 科学也可以很美!轻松有趣的阅读科学!

博文

二维码卷土重来

已有 3095 次阅读 2013-6-24 13:51 |个人分类:头条|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二维码, 科学报, 探索周刊

 
用手机扫描名片上的二维码,姓名、电话等相关信息便可存入通讯录;看电影前,在网上订好票,随后到影院的识读设备上扫描影院发来的二维码,便可省去排队、早早等候的麻烦……二维码就在你身边,方便得让你避之不及。
 
■本报记者 童岱
 
“给同寝姑娘的男朋友跪了,明信片上手绘二维码,居然还能扫出来‘某某我爱你’这行字,技术与智慧并存啊……”前段时间,一位中国邮电大学的男生送给女友一张明信片,他将一句情话隐藏在上面的二维码中,只要用手机扫描便能看到“XX,我爱你”,这张技术范儿的小情书也惊艳了大批网友。
 
要知道,这并非“技术宅”才能做到,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二维码生成器,输入你想表达的文字后点击生成,一封二维码情书就这样“新鲜出炉”。二维码过去也红火过一阵,但始终“雷声大雨点小”,但近两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这项技术正在卷土重来。目前,二维码已经在物流、金融、交通、制造业、电子商务、传媒、旅游等领域都得到了应用。
 
你肯定接触过它
 
或许你对二维码的概念还不清楚,但你只要坐过火车就接触过它。过去人们购买火车票会担心买到假票,而二维码的应用早就让这种情形成为历史。现在的每张火车票右下角有一个二维码图案,拿着手机或者别的识读设备对其扫描,便可以立刻看到票号的显示,可以和票上进行核对。并且,还包括了看不见的乘车人姓名、身份证号、车次、座位号等相关防伪信息。
 
说起普通条码,大家可能会更有印象,众多商品包装上,都有一组横向排列的宽窄竖条、空隙及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记,通常对于每一种物品,其编码是唯一的。但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传统的一维条码逐渐显露出它的局限性。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二维码的最大亮点在于它是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大。其可容纳多达1580个大写字母、或2710个数字、或1108个字节、或500多个汉字,这比普通条码的信息容量高了几十倍。
 
而且,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图形中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简单点说,只要智能手机上装有相关软件,或是利用识读设备对着二维码扫描,就能够在几秒之内获取其内含的信息,可能是文字说明,亦或是网络链接地址。二维码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信息,因此能在很小的面积内表达大量的信息。
 
最让人放心的是,二维码的译码可靠性非常高,比普通条码译码错误率百万分之二要低得多,误码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还具有纠错能力强的优点,它即使在畸变程度或者破损程度高达50%时仍能恢复出原始数据信息。
 
加速信息流动
 
二维码的“年纪”算不上年轻。1970年,美国公司Iterface Mechanisms开发出了这项技术和相关识读设备,并在制造业中投入使用。到了21世纪,日本、韩国等国家则让二维码进入到普通人的生活,通信、票证、海报、名片……从而让这种抽象画般的黑白图案为人所熟知。
 
比如日本,自从2002年9月的手机二维码运营推广以来,已实现了终端配载识读软件100%的普及率,其产品认知度高达96.5%,实际使用率更是维持在73.3%的高水平。
 
韩国目前市面则有超过660万台手机支持二维码业务,对韩国最热门的业务之一——手机图铃下载,手机二维码的数字链接业务能提供其45%左右的导入率。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高健就曾对媒体表示,在这些国家,二维码早已深入人心,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品”。比如日本和韩国使用的二维码电子票,占了电子门票85%的市场份额;有的商品甚至会在报纸、杂志广告里附上相应的二维码,以便公众利用相应的读取设备直接获取更多的商品信息。
 
“在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无疑成为了二维码发展的重要平台,因为二维码本身的特质为网络和终端用户之间提供了一个桥梁。”我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飞象网CEO项立刚说。
 
比如平时我们翻阅报纸或杂志,其本身信息承载量小,也不方便携带,而如果在旁边印上二维码,读者只需“一拍一扫”,就可直接用手机进入相关网站,获取更丰富、更多元的信息;到餐馆就餐,拿出手机扫描一下餐桌上的二维码,就可知道这家餐馆的招牌菜和卫生状况;想看热门微博的推送消息,扫描其微信号的二维码,便可以等着人家主动给你发来信息……可以说,二维码就像一个信息流动的加速器一般,让人们与网络连接得更加紧密。
 
改变消费习惯
 
在项立刚看来,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大,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支付方式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便捷。而消费者购物时的冲动和快感,都会因复杂而烦琐的选购过程和支付方式而减少。而二维码则像一个太极大师一般,将复杂的套路化繁为简。
 
户外广告总是千姿百态,而胜出的总是创意至上者。二维码的便捷性便给了商家一个极具创意的消费模式。去年北京的公交车站,有心的人应该会记得,站牌边常常能看到1号店的广告。只是其广告形式很别致,并不是宣传自身,而是营造了一面布满商品图片的照片墙。饮料、家用电器、数码产品等等,算是一个品种繁多的虚拟超市。每一样商品下方都标有价格和二维码。如果你看上其中某一样商品,用手机扫描其二维码就能实时购买,填写地址和付款方式后便可以在家等着送货上门。
 
这种虚拟超市此前在韩国就已出现,而这种消费模式的关键就在于二维码,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在改变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因为这种模式既保持了传统商业模式,又融入了电子商务的机会,二维码成为一个突破口。
 
科技总是和时尚娱乐紧密相连,明星们的演唱会中自然也少不了二维码的“参与”。比如王菲的巡回演唱会门票上就印有二维码,观众持票入场时都要将票给检票人员扫描,以辨别真伪;而张学友的二分之一世纪演唱会的门票,则采用的是二维码电子门票技术,歌迷们不用去售票处排队,只需网上买到门票后,将手机收到的二维码在取票处一刷便可获得,黄牛党也无机可乘。
 
让消费者成为监督者
 
“二维码赶上了一个好时候,物联网为其未来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原因就在于二维码为物联网提供了技术支撑。”曾剑秋说。
 
特别是在商业流通领域,二维码技术正在引发一场商业模式革命。通过二维码,消费者甚至能参与到商品管理应用中去。因为,二维码在产品溯源、物流、防伪、防串货、会员管理、召回等各个环节,都能扮演关键角色。
 
广东在二维码技术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为国内的领头羊。比如在2010年亚运会之前,广州食品溯源管理系统就已经投入运营。广州广味源食品有限公司成为该市第一个运用二维码食品溯源系统的试点,其酱油产品都贴上了二维码。消费者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产品的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时间等“来龙去脉”就会映入眼帘。目前,这种用二维码溯源的管理方式已在广州市1400多家食品生产企业推广。
 
“这种模式值得提倡,不仅能协助监管部门共同打击假冒伪劣,促进行业规范,从而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还对打造品牌影响力提供了质量保障。”曾剑秋说,这种溯源管理方式,可以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能监督企业的生产行为。
 
多方推进是关键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二维码的重要性可能还是在于消费领域的应用,但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我国的应用规模只能算是起步阶段。
 
去年年底,移动互联网研究联盟(AMIR)在北京发布首份年度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移动设备保有量超过2亿部。另有数据显示,今年5月,网页浏览量的15%已来自手持移动设备。
 
很显然,在激活二维码的市场上,通信运营商的支持力度应持续加大。因为在这块市场,国内的产业链还很不完善,需要多家运营商联合推动。
 
另外,智能手机终端还有待加强。一方面,大多数智能手机上仍然没有内置的二维码识读软件,用户需要先下载,而且有些手机的摄像头的像素过低或变焦功能,都可能成为扫描二维码的阻碍。另一方面,手机终端的安全级别不够高,手机平台的身份识别还难以实现。
 
无论如何,随着二维码技术的日益受重视和拓展应用,二维码实现了平面到电子的信息转变。无论你是否在意,二维码这项技术都将会更多地“闯入”你的生活,或者改变你的消费模式,或者改变你的生活方式。
 
《中国科学报》 (2013-01-04 第9版 探索周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73055-702277.html

上一篇:教堂建筑的演变
下一篇:二维码与体育“联姻”
收藏 IP: 106.120.20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7: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