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shuxi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shuxia

博文

人工小血管与人工硬脑膜之间,隔了几个静电纺?

已有 2558 次阅读 2019-11-21 11:0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6mm以下的人工小血管,一直是业内公认的难题,但这并不妨碍一腔热血的年轻人迎难而上。到目前为止,这一领域衍生出了2大流派,细胞3D打印和静电纺丝。今天先说静电纺丝这个流派。

静电纺丝的设备全球最有名的恐怕是捷克的Elmarco,Elmarco至今尚未登录资本市场,其营收几何难以估算。在售产品线有2条,一条纳米蜘蛛产品线,主要用于产业化批量化生产,另一条主要用于实验室。可见,全球老大也放不下实验室市场,因为这个领域的产业化量产时代还没有全面到来。

迄今为止,用静电纺丝产业化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空气过滤器和水过滤器,在医疗领域,已上市产品仅有医用硬脑膜,来自广州迈普。硬脑膜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保护脑组织,为脑组织提供一定的力学支撑以及防止液体渗漏。和硬脑膜相比,显然小血管生理功能要丰富得多。小血管会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伴随而来的血压起伏而扩张和收缩,长期浸润在血液中而不会导致凝血。比起硬脑膜,小血管在手术时更难缝合,对其力学性能要求更高。以上种种,给小血管的产业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再退一步讲,比硬脑膜复杂点儿比小血管简单点儿的软骨、皮肤、气管、膀胱,或许是下一个即将被产业化的组织。

image.png

从静电纺丝这个技术自身而言,被誉为最有可能实现纳米纤维产业化的技术,而人体组织自身也接近纳米纤维散在排列状,使得这一技术被寄予厚望。静电纺丝是一个包括电场、空气流动、湿度、温度、溶液黏度、流变性质、纤维与空气之间的摩擦力等许多因素的过程。因此,在工业环境下,许多变量难以控制,强行控制又会导致成本增加。

综上,从人工硬脑膜到人工小血管,还有许多路要走,如果您有相关创业想法,欢迎给我私信。


参考文献

莫秀梅,静电纺纳米纤维与组织再生,东华大学出版社,2019

杨卫民,李好义,阎华,吴昌政,纳米纤维静电纺丝,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Jiajia Xue, Tong Wu, Yunqian Dai, Younan Xia. Electrospinning and Electrospun Nanofibers: Methods,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s. Chem Rev, 2019, 119(8): 5298–541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2782-1206985.html

上一篇:秃发市场真的有这么大吗?
下一篇:干细胞治疗心梗,希望与挑战
收藏 IP: 101.68.13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7: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