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九日,周六,阵雨转晴。这个天气和这件要讲述的小主人公的表现变化似乎是一致的,“天象示人”?哈哈!下午,我去植物园碰见Q君,他和我一样在植物园上班,他送点东西到办公室。我搭他的车回住处,顺便叫我去他家晚饭。我近来没少去他家蹭饭,也不差这一次,就没有拒绝。正好今天先前去本市每年夏季最大的二手市场转了一圈儿,没看到啥中意的,买了个地球仪,送给他家的小孩玩。顺便说几句题外话,Q君可算家庭、事业兼顾,过得很不错的生活了。目前博士毕业并顺利留下来做博后,文章也陆续发表得很不错;家庭稳定,大儿子三岁,小儿子也刚刚降生。两兄弟到傍晚饭点也仍酣睡中。不要说小孩子醒觉气,就是成年人在午睡后也是很难马上完全清醒,总是睡眼惺忪的欲醒还睡。所以叫醒三岁的哥哥之后,他总是想往沙发、床上靠。等到开饭了,小哥哥被他爸爸叫到饭桌边,故事开始了。
我就坐在小孩旁边,因为每次去Q君家里,小孩算是和我较亲近,让我坐他旁边吃饭。小孩子说想喝酸奶,Q君示意自己去冰箱拿,小孩拿了一盒。但是酸奶有做蛋糕和直接饮用的,Q君就让小孩妈妈检查下。小孩妈妈打开看了下,确认是直接食用的就递给小孩。小孩这下带着醒觉脾气哭闹起来,说“不要妈妈打开的!”这下Q君也不认了,厉声说“妈妈打开的怎么就不能吃了?”小孩仍在继续嚎啕。我以为Q君会再劝下,然后说不要哭了,再去拿一瓶,但是他直接把打开的酸奶拿到垃圾桶边当着孩子面倒掉了。并回到孩子身边说“妈妈打开的怎么就不能喝了?既然不喝,就倒掉。”小孩依旧不依不饶地哭泣着。我坐在旁边静观其变,想看看接下来Q君的劝导方式和小孩的表现。因为到这里,如果是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带着孩子,可能更多的选择是在小孩撒娇不要别人打开的时候,立即会拿出新的一瓶安慰了小孩。可是这样小孩只能是一种任性,以后还会继续如此任性。当时小孩的外公也也在旁边,一言未发,相信Q君的教育。或者另一种比较野蛮式的家法办法,巴掌落在孩子屁股上(当然不会太重甚至只是虚张声势地碰在衣服),并大声近乎吼的压迫孩子屈服,这样一般会把孩子加速哭泣。
小孩子的哭泣没有停止的兆头,大约断断续续地一刻钟。Q君也不停以一种严肃地或是命令式倒数方式让孩子停止哭泣,但并未作出很大火气或大声吼的表现。他边吃饭边劝导说“不许再哭了!你要是还想喝酸奶,必须停止哭泣,并道歉说‘对不起’!”Q君笑着对我说“这事还真不好把握,不能太过,也不能由着他的性子。”孩子始终还不想承认错误,不要说小孩,就是成人更加难以快速如此了。Q君差不多吃完了,对着小孩子做起了相同的哭泣鬼脸,并连续劝说小孩要不哭了,道歉了就可以喝酸奶了。小孩趴在Q君怀里,半揉着眼睛,很不情愿模糊不连贯且小声说了“对-不起!”Q君让小孩重新说了一遍,小孩又清楚说了“对不起!”最后还让小孩笑一个,小孩半哭半笑,去冰箱拿了一瓶酸奶,Q君打开,小孩也安静地吃了。或许这是我想看到的结果,没有出现任其哭泣,最后不了了之,而是在Q君的循循善诱之下,小孩也接受了道歉,吃上了酸奶。小孩在以后也可以潜移默化地有这次经历的印象,得到应该有的教育和任性脾气的收敛。这小孩子吃饭的经历就像今天的天气,早上是晴着的,中午突然一阵暴雨,借着又是云开雾散,丽日高照。
这次吃饭,也算是给我留下不小的印象。教育小孩是个很重要的事情,我们现在青年人忙碌于生活压力,挣钱养家,养家目的不外乎是把父母赡养好,把孩子能有个基本的成长保障。然而我们却忘记了根本的达到上述两点不是经济一味地满足或保障,而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怎么样和他们一起去相互感受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只有父母才可能比较恰当地把握好对小孩的教育抚养尺度。如果是爷爷奶奶,上述情况是小孩立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或者被恐吓大吼几句,立即满足或任其哭泣。而父母,却可以在严肃而不温不火之间让孩子自己承认错误,孩子也最终得到应该得到的。这里面需要父母自身的几分尺度把握、几分耐心和几分修养。
同时,人都是孩子成长过来的,很多时候在生命中遇见类似的事情也是必不可少的际遇。在某段时期生活、工作出了问题,当事人也许就如小孩一样不乐意耍脾气了,不按照规则、理性处理。可是中间的问题自然是日积月累,逐渐加深。当别人来提醒的时候,积弊很深的了,一时间去转变还是可能会有抵触情绪。而小孩子般的醒觉气还没转过来,可这不是任性可以解决的,需要像小孩一样在父母指导下,改变积弊习气。但是这也需要一种勇气,所谓“勇者无惧”,也需要一份小孩的天真和童趣。自然在这样情况下,相信也会和小孩一样获得理想的结局。
《论语·子罕》记载:“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颜回以一个学生的角度感受自己受夫子的教育方式是循循善诱,是一种严而不厉的劝导、引导、耐心和不断发掘的循序渐进式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我想,今天亲历的小孩的教育引导何尝不是如此?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亲子教育了,换作哪个父母都会如此。是的,如果都能如此,那将是小孩子们的幸福。与此同时,虽然是普通的现象,就更值得体味,而自身所面临的困境也可以从里面进行反思和改变提高。
今天的见闻,记录几笔,以后经常翻出来看看,或许可以对自己有一些鞭策。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7: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