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访问了北大一个实验室. 距上次访问已经四年多了. 学生都是新面孔.只有几个依稀有印象. 我的老师已经退了,但身体还不错,与几年前见没啥变化. 见面很高兴, 谈起了那一代老师谁已经去世了,谁去美国照顾第三代,谁有什么病了.但另一位老师虽然还很健康,也很健谈,但已经记不清我的名字了.
与我同代的教授,几年不见也很兴奋,不觉谈了几个小时. 国内教授很努力, 根本没周末,早上三点还和学生通电邮. 和我闲谈花了这么长时间让我很不心安.
这次去北大看到两个现象使我很兴奋: 一是看到几个学生聚在一起,关着门讨论什么,一问才知是自发组织的journal club, 在讨论一篇文献. 这是非常成熟,独立的表现. 学生自发地组织读文献, 比那种老师给了文献还要追问读后感的学生要强几个数量级. 中国学生虽多,有这种素质的也不常见啊.
第二个现象是一个在读博士,我问他毕业后去向.他说留下来工作的可能性最大.问不需要出国镀金吗?他说没必要.他在国内工作的文章已经足以证明他的能力和条件. 反之留洋回来的博士需要证明在国内能做实验并发表才有竞争力. 这样, 从申请国家基金的角度来看, 土博士比洋博士甚至博士后都有优势.
中国很可能在几十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科学的中心. 达到这个层次要经过三个过程,一是大批留学,大批归国.二是国产的人才出现强竞争能力,留学相对减少. 最后第三阶段是出现大批到中国来留学的年轻人. 我已经能看到第二,第三阶段的苗头.国内大学对新的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和非洲)学生,已经有很强的吸引力了.
中午在学五食堂就餐, 眼前尽是熙熙攘攘的年轻学子,年龄组成与二十年前一样,不同的是我们自己在一年年在变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1685-641660.html
上一篇:
百度的无奈和约定成俗的网络知识体系下一篇:
动物的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