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炉匠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jiangxiao

博文

我的科普观

已有 4665 次阅读 2011-1-5 15:0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普

 
我的科普观
 
小时候父亲喜欢把科学知识编成形象的故事讲给我们听。不但讲而且还常在家里的黑板上画示意图,一边画一边解释。我觉得这种形象而不严谨的科普对我的学习思维方法有很大影响。
 
几十年后我也常在网上写点科普,多少是继承父亲的特征,喜欢与人分享领悟知识的乐趣。但是几年来我并没有多想这样做会对读者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网上有一种看法认为只有专家才有资格写本领域的科普。因为科普中的错误对读者的危害是很大的。这种理论对我有很大影响,在成文之后往往要再三查证才敢贴在网上。
 
同时我也在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即是否应该提倡每个科研人员写科普。现代科学领域非常专业化,每个研究者只能在一个小领域中成为专家,而稍微偏出自己的研究领域就可能是外行,在科普中给出错误的信息。从这个观点来看每个科学家最好只写少数几篇但知识完全正确的科普文章。
 
但是,我觉得可以把这个问题换一个角度来想。现代科学知识的总量大得惊人,积累得也很快。如果把人类的全部科学知识写成一本书,相信每个人只能读懂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也只有精力去读很小的一部分。写科普文章就是把你读懂的那一小部分翻译成日常语言,传达给那些没有时间去读懂这部分知识的人。虽然科普工作只能涵盖全部科学知识的一小部分,却能使读者开阔眼界,得到那些专业之外,没有科普就不可能得到的知识。从这个观点来看,科普文章应该越多越好,并且最喜欢科普的并非科学白丁,而是知识多,思考能力强,对错误有一定辨识能力的科研人员。
 
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即使你写得完全正确,不同的读者也会解读出不同的意思。但是如果你把问题讲清楚了,解答也传达给了读者,就至少能引起读者对这个问题的注意,并了解其中的一种答案。科普的主要目的也就达到了。
 
另外我觉得科普文章应该短小,尽量一篇只说明一个问题。文章短小是因为人的注意能力有限,一般只能持续一分钟左右。如果你的文章有趣,读者就可能再花几个一分钟,在失去兴趣之前读懂你的文章。
 
纵观网络,满眼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假科普。不外乎是吃这个那个可以抗癌,可以住颜,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多读一些真正的科普可以提高对假科普的识别能力。从这个论点出发,应该鼓励每个医生,每个科研人员都来写科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1685-401284.html

上一篇:三分钟科普 玄出
下一篇:公司猫
收藏 IP: .*| 热度|

5 研学交流 陆绮 武夷山 王晓明 scimage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