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2782726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i278272611

博文

借钱 ~ 独立 精选

已有 10552 次阅读 2014-7-16 22:31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记得08年我大一结束,那时不懂事儿,因为和老爸就生活费花销问题拌过一次嘴。印象很深,当时我是本科寝室花销最少的一个人,除去学费和住宿费一年花了大约6千,这其中还包含了助学金3千。我为我的节约向父母炫耀,而老爸却不以为然,后来我们就吵了起来,老爸当时很生气说:“国外18岁父母就不管了,你今年都19了!”当时我也是在气头上,满肚子的委屈,第二天买了回学校的火车票就结束了假期,回到学校参加学校组织的免费的数学建模培训。曾经一度我都不能理解老爸,同寝室的有一年花了1万多的,而我省吃俭用花了那么少他却还嫌多。那时候我觉得老爸像是一个吝啬鬼,自己女儿花钱都心疼。可想想,毕竟我们家很穷过,穷的连我都要养不起过,所以对老爸的“吝啬”也稍微理解了。但是我是个很要面子的人,没办法,老爸都那么说了,也不好意思向他们要钱了,只好自己想办法support myself了。

还好,本科学校的奖励很多,而且金额也不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全班前20%、班干等都会发奖励。于是,我走上了通过学习挣钱的道路。记得第二年暑假回家,正赶上老爸生日,想爸爸很久都没穿过新衣服了,就给他买了一条150元的裤子,而我自己平时买衣服基本都是80元以下的。回到家后,老爸试穿很合身,露出了天伦之乐的幸福的笑容。妈妈心疼我问多少钱,要给我钱,我说让他们猜,老爸说:“这裤子不错,得30吧。”老妈摸摸布料说:“至少得50。”我笑了笑,从那时起,我真正的理解了那次和老爸的矛盾——我和老爸生活在不同的物价里。

后来,虽然不怎么缺钱花了,但是钱多点备着也是不错的,况且,做兼职也是一种锻炼。一次偶然,我的手机掉进了水里,不能用了,我用攒了很久的钱买了一个Lenovo的599的手机,记得,那是我半年的勤工俭学的工资呢!再后来顺利的保了外校的研究生,30多名竞争对手而只有2个名额,侥幸我占了其中之一。而也正是因为我保研了,系里面的老师决定把励志奖学金给了其他的学生。老师说:“不给你,也是为了不让你成为矛盾的焦点,否极泰来物极必反的道理,你以后就会懂的。”那会觉得特别委屈,因为无论是从成绩还是从其他方面比较,我都比后来获奖的那个同学优秀的多。可是,既定的事实又改变不了,只能接受吧。想着要毕业了,吃喝花销肯定会更大,于是,我选择了翘课去做兼职。

哈尔滨的冬天很冷,从寝室走到公交车站要大约20分钟,然后再等大约10分钟的车,在到兼职的地方坐车半个小时,一路上都没有暖气。然后一站就是一天,中午随意的吃点东西,不到一个小时休息时间,然后一站又是一下午。晚上等公交车正是下班高峰期,有时候公交车开不过来就会绕街走,经常要等半个小时的车,人都冻透了。回到学校还要做学校的勤工俭学,然后晚上8 9点了才能吃晚饭。食堂没有饭,外卖又比较贵,只得买点方便面泡一下。然后准备各科考试,还要自学毕业设计的知识。几次系里面的老师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在外面做兼职,要我回去上课,我还是顶住了压力,坚持了下来。那时候每次挂掉系里老师的电话,我都一种深深的罪恶感:曾经他们认为最努力标兵性的学生,如今却也翘课了。他们不知道,我这么做只是为了糊口。

后来,本科毕业时,我还有大约5千的存款。那年暑假,老爸突然病倒了,当时家里急需用钱,又没有现金,我把我的钱给了老爸治病,花了大约3000。说实话,当时差点就再也见不到他了。事后老爸非要给我5000以报答我的救命之恩,我没要,开玩笑说,我这比高利贷利息还高啊!

保研本来是件挺开心的事儿,可问题来了,对于我们这种211保的过去的学生是要交一半的学费(985的全免)。再加上住宿费,一共5000.自从大一之后我就没有向老爸要过一分钱,可能老爸觉得过意不去吧,就给了我一张1.5万的银行卡。交了学校的那5000,剩下的我就一直放在那个卡里。因为我的意识里面那钱就是给老爸救命的,所以,无论我多艰难,我都坚持着不去动那笔钱。

读研,刚开始一个月学校发的加上导师给的一共大约500元。那会我们的食堂还很便宜,一个月女生大约400元吃饭就够了。所以,一直都不敢买什么东西。后来物价涨了,导师给发的补助也涨了,也基本上就是收支平衡。那会记得回家,40多个小时的火车,买不起卧铺,只得一路硬座。很多人都不理解我那么久的车竟然不坐卧铺。我玩笑着说:“我要用我的意志力证明我还年轻!”看得出,很多不解与鄙视的眼神里面看不出我对生活的辛酸和无奈。

再后来读了博,学校的补助给的多了,生活也不用那么精打细算了,过年的时候我也可以像我姐姐他们一样,骄傲的给爸妈500元的过年费了。那时候我一直为我的独立,尤其是经济独立而骄傲。虽然工资高了,但是我还依然保持着我的简朴风,有些衣服还是本科的时候买的,同学和导师都觉得我的穿着和年龄有点不太搭界了。借用一句我小学老师送我的话:书到用时方恨少。改为:钱到用时方恨少。钱攒着吧,总会有用到的时候。

后来,我成了我们实验室的公认的比较有钱的人,不过我一个月也就那点死工资,因为忙所以没办法开源,只能节流吧。到时实验室的同学有钱急用或者实验室活动钱不够用的时候我都会伸出援手。我也一直觉得钱不是那么重要的东西,偶尔请项目组的同学一起吃个饭。在我手下干活,老板不发肉,如果我再不体恤,人心不在这,项目谁干呢!有时,我也会自己买书学习,觉得自己钱多,花点花到确实有用的地方也是值得,尤其是在学习方面。

前段时间准备出国,那天买了保险,交了保证金,3万多大洋就这么从我的卡上消失了,把老爸的那1万也救急用了。我是一下回到解放前了。那种久违的干什么都要计算的日子又回到了我身边。我极为讨厌这样的生活,就像生活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面,到处都是警报保险,你一不小心就会有警报响起。出国交钱的事儿一直都没和父母说,虽然每次打电话老爸都会说给我钱,问我要卡号,可是想想两个姐姐,像我这么大的时候老爸也没给过他们钱,我又怎么好意思像他们要呢,况且,我这眼瞅着就奔3的人了。

公证、签证、邮寄材料各个方面都需要钱。那天我面露难色,我导师问:“你家里不同意你出国吗?他们怎么不给你钱呢?”我说:“我没用家里的钱,我不好意思要,我都是自给自足。”我导师眼睛瞪大了一圈,“天啊,你是怎么做到的?你是不是有其他的经济来源啊?”我把我那09年用599买的那个Lenovo的手机掏出来给她看说:“这就是为啥我手机玩不了微信。”我又补充道:“我的衣服很多都还是本科时候买的。”导师瞬间被我感动了,决定以论文奖励的名目资助我2000元钱办理各种手续。

那天我在状态里写到,交完保证金,我彻底穷了。姐姐看到了,打电话就给我,非要问我银行卡给我打点钱。可想想她还有一个三岁的孩子,姐姐和姐夫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还没我高呢,我怎么好意思向他们伸手要呢。姐明白我的心思,姐说:“算我借给你的,等你出国回来了再还好不好?”我笑着说:“要不要利息啊?”姐说:“不用!”我说:“那通货膨胀率要不要算一下啊?”哈哈。

这段时间我总在想,出国,真的会如同我想象的那么好吗?如果用纯金钱和边际效益的方法计算一下,一个月1700刀,如果我在国外一年不能省下2万5,那么金钱上是不对等的,而且出国一趟还要很久的时间适应,去之前找房子是件麻烦事儿,回来前变卖各种东西又是麻烦事儿。而浪费的这些时间我可以看更多的文献。并且国外导师要求很高,都是投顶级期刊的,所以一年也不见得我能出来两篇论文。而没有论文就意味着没有论文奖励,也就意味着没有国奖。而如果我不出国,今年年底或者明年6月份我就该毕业了,然后去一个高校,拿着稳定的收入。而这些,在我没有交保证金,没有再次变穷之前都没有考虑。但是话又说回来,出国,不就是为了将来有个更好的平台吗?!不就是为了将来学术的道路走的更久更好吗?!不就是为了以后能发好论文吗?!

很多人都劝我说向家里伸手要钱吧,没什么的。可想想,6年了,习惯了自己扛,习惯了自己经济独立,看着白发的父母也就不好意思了。他们又劝我,向姐姐借钱吧,借的会还的,心理压力不那么大。可是,不大吗?曾经两个姐姐为了我放弃了他们的学业,他们过的也很艰难,我又怎么好意思从他们牙缝里挤口粮出来。一旦借钱,我那坚持了6年的经济独立就打破了,我一个奔3的人还要向父母姐妹要钱,我心理过意不去。是的,骨肉亲情,血浓于水。道理都懂,只是想不想得通,与做不做得出来还是有差距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95207-812288.html

上一篇:外面的世界
下一篇:七夕•也说恋爱那点事儿
收藏 IP: 222.178.10.*| 热度|

69 魏东平 罗汉江 姬扬 孟凡强 谢强 王晓明 吕宝亮 陈威华 官万兵 程丝 王军军 张鹏举 郑永军 韦鵾 谭向峰 褚昭明 曲均峰 杨国力 薛明星 亓欣波 周春雷 冯大诚 王恪铭 唐剑锋 李志刚 孔祥战 李灿 张旸 尹程 丁龙 郭向云 吴景鹏 王家平 文克玲 曹墨源 邹正 强涛 操光辉 田云川 肖海 冯楠 曹建军 李治 高鹤 王国强 王海辉 杨剑锋 丁青青 张波 王伟 张洋 马欣然 陈筝 蒋德明 李雪 peosim Vetaren11 ssj1989 wgq3867 zhangling shenlu chaijf hao UNCblue yewen F995 yunmu GUOLX copi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