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勋说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monjo828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求知忌满,得志莫狂。

博文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正当其时

已有 2445 次阅读 2011-6-10 09:02 |个人分类:经济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工信部, 南方都市报, 准备金率, 金融服务, 成本上涨

    此文刊于2011年6月10日南方都市报专栏

  随着宏观政策持续地调控,再加上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上涨,入夏以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的小企业迎来了金融危机以来又一场新的发展问题。为此,近日,银监会印发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
  自去年以来,通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导致银行钱袋收紧;与此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相对较高,再加上银行信贷投放的傍大款传统,使得大量的中小企业贷款困难,资金链始终较紧张,在央行紧缩银根和劳动力成本提高、欧美市场萎缩等因素挤压下,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处境艰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情况不仅在我国一直存在,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但是与发达国家完善的金融服务机构体系相比,我国在针对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制度性安排始终没有实质性推进,实际上,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虽然,中小企业倒闭潮的问题还存在疑问,但是,根据工信部此前发布的《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春季报告》指出,从今年前4个月情况看,我国资金环境总体偏紧,中小企业融资难更加突出。报告认为,央行货币政策在有效抑制流动性过剩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资金压力,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难度加大。今年央行两次加息推动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上升,目前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综合成本上升幅度至少在13%以上。
  但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必须要辩证地来看。一直以来,由于我国银行信贷投放大量集中于政府主导的投资和国有大企业等,因此,只要政策一收缩首先就把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信贷断掉。因此,人们都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归结为货币政策,认为紧缩限制了银行的信贷规模。央行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额4.19万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略超过3万亿元的总额,其中银行新增贷款2.2万亿元,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通过理财产品投放的信贷增长大大高于去年同期。从融资规模分析,今年截至目前为止,融资水平与2009年和2010年基本一致;如果延续现在的银行新增信贷、表外信贷和民间融资规模增长的态势,那么整个社会融资的规模将会创新高。
  因此,从融资方面的整体而言,货币政策不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以及倒闭的主要因素,而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必然趋势,只是当前这个压力主要来自于外部市场。
  当然不可否认,有许多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确实因为当前的融资体系的不健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造成企业经营困难,并且倒闭的问题。所以只有看到这个实质的发展问题,才能做出一个有针对性的应对办法,否则简单地批评货币政策,或者简单地收紧信贷,这些都不利于经济发展。
  毫无疑问,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力量,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提供了中国75%的城市就业,创造了中国60%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出口额。因此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就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关键点。
  为了破解小企业融资难题,一直以来监管机构可谓不遗余力。2009年和2010年银监会均提出了小企业贷款的增速和余额“两个不低于”的目标,但是商业银行在支持小企业信贷上确实有苦衷。事实上,一方面央行等部门要求扩大中小企业贷款的规模,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执行中,对中小企业存在着千差万别的限制,最根本的问题除了企业的风险之外,还有当前我国的金融机构服务体系中缺乏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制度性安排。此外,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经常遭遇“玻璃门”,比如“非公36条”这一制度设计,十分契合中小企业的发展诉求,但是出现了“玻璃门”现象,大好的政策“看得见,进不去,一进就碰壁”,也就是“明放暗不放”。
  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及时跟进,激发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的热情,比如制度创新,制定较为宽松的政策,确保银行向中小企业的贷款实际落实。另一方面,就是要针对当前我国金融服务机构方面在中小企业上的空缺作出积极的调整与完善,建立相应的机制性、制度性的安排,进一步降低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服务的门槛,从而发挥出民间资本灵活、高效低成本的优势。
  http://gcontent.oeeee.com/5/ef/5efe23546f6fdcfa/Blog/ad1/f3c6e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6879-453520.html

上一篇:货币政策还远未到可以放松之时
下一篇:房地产调控未到放松时
收藏 IP: 221.223.4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