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油价考验中国汽车社会
文/周子勋
受国际高油价影响,国内成品油价也在14日进行年内首次调整。经过此番上调,国内各地汽、柴油零售价格均创下历史最高位。对于油价上扬,国际能源机构指出,高油价时代已来临;业内观察家担心,如果国际油价继续上扬,对正在设法避免衰退的全球经济来说,将是“死亡之吻”。虽然“高油价时代”还只是一些学者和专家使用的新词汇,并未指明它会为世界经济带来哪些具体影响,但笔者认为,中国略具雏形的汽车社会将因此面临考验。
当前,随着汽车销量大增,中国正加速步入汽车社会。据统计,截至2009年8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8亿辆;今年我国全年汽车销量有望突破1100万辆。然而,中国汽车社会却正在遭遇高油价的“阻击”,油价上涨很可能使一些消费者暂时打消买车的计划。这与欧美日进入汽车社会的低油价境遇形成了鲜明反差。当初,美国进入汽车社会虽然时间较长,但却因为长期维持在每桶几美元至20多美元的低油价使小汽车逐渐普及。即便是较晚发展汽车工业的日本,也在战后获得了较长的低油价时期使本国汽车业较快地发展。显然,高油价很可能使中国汽车业发展错失许多优越的外部条件。
因此,油价高位徘徊,将导致中国在步入汽车社会门槛开始就伴随沉重的能源之痛,使人担心中国汽车社会能不能跑得快、跑得远。同时,早在十多年前,社会学家就对轿车洪流的涌入“污染、堵塞着城市,道路扩建吞了城市剧院、艺术馆、绿茵场”进行过批判,对汽车社会在中国是否走好、如何走好的论战至今还未平息。现在油价节节攀升,再次使人们对中国汽车社会的忧虑加深。
事实上,正是中国汽车社会的到来导致了石油供应矛盾愈发激烈。据相关数据,目前2/3的新增石油需求来自交通业,2020年国内汽车石油需求将达到4.5亿吨,国内石油消费链条不断延长,石油进口的依赖度不断上升。2009年,我国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53%,算是历史新高,但按照中国对外依存度每年增长2%的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美国(62%),接近65%。由于相对缺乏国际原油定价权,大量的进口高价油将给中国汽车消费者带来沉重负担,购买汽车的消费需求也会受到打压。
解铃还须系铃人,要化解高油价对中国汽车社会的负面影响,就必须想方设法去缓解需求扩大带来的石油供给紧张问题。事实上,欧美日的汽车社会,早就经历过比目前能源状况更紧张的时期。从1948年到石油危机前,世界石油消耗量增加5倍多,其中西欧增加15倍,日本增加137倍,油价上升给它们的汽车产业上了沉重一“课”,也带来了机会。比如美国有的地方在石油危机时期曾规定汽车按照车牌单双号在单双日加油。同时,高油价也使美国汽车市场开始流行节能省油的日本车,使日本汽车业获得稳住阵脚的机会,最终得以在北美市场击败本土汽车厂商。
应该说,“中国进入高油价时代了么?”只是专家学者们讨论的话题,可能不会有定论。不过,对普通消费者而言,高油价势必会让他们选择少开车和购买节能汽车。要想在较高的油价中,仍旧保持中国汽车社会健康发展,除了对石油资源“开源节流”,国内企业还应认识到,世界汽车工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高油价,而是技术和环保。中国汽车业如果不严格要求节能低耗产品的推出,那么中国汽车社会更多的经济成果将为外资汽车企业所分享。
刊于环球时报2010年04月15日 http://energy.people.com.cn/GB/11376490.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6: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