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o199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cho1992 怀里揣着理想,兜里藏着迷茫,一个在成长的医学生

博文

见习日记(一)肝胆胰外科

已有 10388 次阅读 2014-10-1 17:37 |个人分类:谈谈学习|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医学生, 见习, 浙一医院, 肝胆胰

见习日记(一)肝胆胰外科

   因为明年四月份要开始选择研究生培养阶段的导师了,所以趁着这段时间比较空闲,想提前去医院见习下。浙大实行“4+4”的临床医学八年制培养模式,是指第一阶段完成浙江大学非医学专业的本科学业,第二阶段接受临床医学教育,完成学业时获得博士学位。所以现在大四的我,对于临床医学还是刚开始接触,漫漫医学路我刚刚踏上旅程。

   见习第一站我选择浙一医院的肝胆胰外科,科室主任是德高望重的郑树森院士,浙江人提起浙一几乎都有这么个印象——“哦,浙一啊肝胆胰挺有名的”。非常庆幸今天我能有机会能够进入到这样一个团队里面学习。这里要十分感谢吴李鸣老师,浙一肝胆胰非常年轻的骨干医生,在手术科研行政方面都相当出色,也是浙大毕业的,是我一直深深敬佩的一个前辈。这次由他带我见习,也让我格外珍惜这个机会。

   见习是安排在国庆放假前一天,当天会有全科室每周一次的疑难病症研讨会,也会邀请心胸呼吸等科医生联合讨论一些复杂手术,机会难得。我本次见习的目的是感受下科室氛围,了解下肝胆胰的临床工作,要想一般的实习医生那样主动地参与到其中,可能能力知识等都不足。

肝胆胰外科每周一次的疑难病症讨论会


   医院是早上七点半上班,我六点一刻起的床,赶到医院的时候,科室里的医生全都在了。第一件事情,是普外综合病房的早查房,由科室主任沈岩医生带领。对于刚动完手术的病患,要密切关注术后情况,一般每天查房两次。接着八点是护士的交接班,有个半小时的会议,组里的医生和护士都会参加。早上有两个病人要出院,要准备好出院记录等材料,平时由轮转的小医生写好。今天吴老师手下的实习医生都放假回家了,所以这些事情他自己来做。吴老师本来说让我写个病例的,把我吓了一跳,虽然写病历是医生最最基本的技能,但是惭愧地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正式地上医学课程,一不小心暴露出八年制的软肋了。

   50床是个78岁的老奶奶,做了一个肝脏的肿瘤切除手术,但是术后一直渗血,在医院住了快一个月,几次病危,是吴老师最近经常牵挂的一个病例,最后能挺过来,特别不容易。今天出院的时候,气色神志都很不错。这么高龄而且又是农村来的老奶奶,能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治,让我感到特别欣慰。

   但是出院的,也并不总是好消息,2床是个40出头的叔叔,可能由于疾病的问题,两鬓已有很多白发,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大。看了下病史,肝肿瘤伴随着肝脓肿、肝硬化,已经是第三次动手术了。但是预后应该不会太好,吴老师让我把出院记录给病人家属时,特别嘱咐把他妻子叫出病房给。我问吴老师,如果病人回去后又回来怎么办,吴老师顿了顿,“这是他最后一刀了,回来也不会再开刀了”,我就不再多问。这么年轻,正是家中的顶梁柱,坏的方向想都不敢想,只希望他能够好好恢复。

   早查房结束的时候,被几个病人家属拦住了,说是找沈主任的。看得出家属们已经等候多时了,拿的片子的袋子是地方医院的,浙一对他们来说可能是最后希望了。沈岩老师在医学界有很高的威望,为人也很和蔼。我好奇就留下来听,片子是一个三四十岁的男性患者的,肝癌,有点晚了,预期寿命不过半年,即使动手术,预期寿命也只有三到六年。沈老师把手术和不手术的情况和家属说明,我第一次经历这种场景,不敢直视病患家属的眼睛,怕眼泪一起掉出来。肝胆胰外科的病人青壮年很多,医生所背负的期望和压力也格外的大。

   今天早上沈老师组里面没有手术,据说节奏比平时慢了好多。碰到一个七年制的姐姐,昨晚四点多刚下手术,今天在等收完一个病人后才回去,确实有点辛苦。大约十点多的时候,我就开始饿了。后来看了换药,写诊断,安排手术等。换上手术服,到了四楼的手术区。午餐是吴老师请的客,手术区里自助食堂,菜色很好很有营养。食堂里坐着的全是穿着刷手服的医生,很有美剧里面的感觉。

   吴老师为了让我对外科手术有个更全面的认识,带我参观了好几个手术,有开腹的,有腔镜的,值得一提的是达芬奇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微创手术系统,2000年在国外首先投入临床应用,06年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率先引入,今年九月中旬在浙一开始投入临床手术。

   由于操作系统与机械臂是通过20M电缆传输信号。意味着只要网速够快,完全可以做到异地手术。其实2001年已经有一名美国纽约的医生通过机器人为法国的一名患者成功地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信不久将来,随着中国网速的传输速率和稳定性的提高,达芬奇手术一定会成为收益于民众的常规手术。


               手术操作者                                                                     达芬奇的机械臂


   第一次到手术室,虽然只是站在一旁观看,对手术中的技术也不了解,但是参观手术短短的几个小时,让我对外科医生这个职业更加地向往,满是对今后学医生活的憧憬和激情。下午晚些时候就是科室的“大查房”了。会议室门口,放着一些水果饮料喝饼干等,美丽善良的护士姐姐会热情招待我们。会议时间是下午4点左右,郑院士主持,当时没有手术的肝胆胰中心的医生都会过来。讨论的内容是最近科内新收的一些疑难病例,往往都是多个科室一起在一起讨论的。

   有些病例确实让人过目不忘,比如有个患者,腹腔内长了一个直径十多公分,并且向下压迫着肾脏,向上穿过心包,部分肿瘤可能蔓延到上腔静脉,心胸外科呼吸科麻醉科的医生同时参与了讨论,多个科室一起制定手术方案。之前听说的一些比较先进的手术手段像体外循环、体外手术等,在这次研讨会上都涉及到,不禁让人对其心驰神往。

   肝胆胰外科有100多名医生,女医生的比例不到10%。研讨会期间,我向肝胆胰罕见的但同样非常优秀的邓俊芳老师谈了一下我后四年的计划方向等。老师人非常好,和我讲了很多以前我没有考虑到的事情。作为一名一线的外科医生,邓老师的手术经常排到十点多,手术上去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经常是早上出门上班时,孩子还在睡觉,晚上下班回来时,孩子已经睡着了。所以她建议我慎重考虑,肝胆胰是一个女汉子也要喊累的地方。社会在家庭方面总是把更多的责任和期望寄予到女性身上,女外科医生承受的不仅是外科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还有来自家庭的内心的精神负担,支持她们走下去的或许就是对这个职业的热爱,希望社会对女外科医生群体多一份理解和支持。

   我也在犹豫要不要选外科,对其他科室了解也比较少,再去医院多转几圈,再做决定吧,选导师是明年四月份的事情,先不去想啦。

 




图片by汤欢娜

有些介绍性的内容参考自浙一的院网 **^_^**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65710-832344.html


下一篇:浙里剪影
收藏 IP: 183.157.160.*| 热度|

8 曹聪 罗德海 李剑 郭峰 庄世宇 秦健勇 张鹰 lindazhou2014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