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undum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rundum

博文

封接蓝宝石试验的运气

已有 2609 次阅读 2015-12-3 18:5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本周,课题取得突破,终于把直径36mm,厚度16mm的蓝宝石与厚度30mm的Kovar合金封接在一起了。

本来,预备找外协单位做。但是询问一圈,没有合适的单位。有经验的不乐意干,乐意干的又没经验。

国内最有经验的权威单位是中电12所,但12所不乐意干。原因是12所张口就问能给几百万?我们立即傻眼,没那么多钱。此外,12所的封接权威高隆桥老师也认为很难。难点在于单晶蓝宝石各向异性,并且厚度大于10mm残余应力太大,很容易在封接界面处自动开裂。尤其是我们的结构应力拘束太大,很不乐观!总之,12所不干。另一家11所懒得搭理我们,根本不肯干。

于是,再询问各家略有经验的单位。2家公司虽然起先乐意干,但是认真了解了结构和要求后,都立即务实地答复“干不了”。这两家公司的技术人员也是过去体制内的业内人士,很实在。他们的看法和高隆桥老师基本一致,大致从原则上否定了。这种没把握的事情,人家不会尝试。因为这些公司的设备,材料,人力资源都很有限,除非是在公司现有的设备和技术能力范围内的技术问题。

最后,不得不询问大体没经验的高校了。问了清华和北科大2个高校。高校老师是真乐意,都表示有过类似的工程经验并做了相关课题。清华的A老师先表示这是世界难题,但是通过努力很有可能攻克。我马上充满敬意地表示,俺们不要研究,就要现成的立竿见影的技术。A老师表示虽然做过并发过SCI若干,但是还需要具体研究。俺立即表示“只要真能干,课题费您和我们领导谈。现在您能谈谈您的看法和思路?”结果一谈,A还是强调清华的牌子,博导头衔,博士生多少,SCI多少。聆听教诲后,俺还是追问,您到底脚得厚蓝宝石封接的核心难点在哪里?咋解决?到底是博导,A终于指出了核心难点一二三四。俺笨,核心太多,晕了。于是,把高隆桥老师的观点搬出来“残余应力太大”,咋整?又是bla~bla~。A答:“需要大概一年的时间研究。”完蛋了,俺们等不及呀,只好礼貌告辞。北科大B老师很肯定能做,要120万。会单位后,同事中正好有个他学生的同学。了解得知,工艺不稳定,成品率很低!也放弃。

向领导请示后,领导让俺们自己干。好在单位的钎焊炉,操作人员是一流的,就是我们是门外汉。总之,半年里屡败屡战,蓝宝石总是掉落。不断地分析失败样品,多次尝试改变温度和时间,改变焊料成份,改变局部结构后,蓝宝石仍然掉落。但周二终于成功了,终于不掉落了,重复了几次,都没掉,施加20公斤的力后也不掉。为啥成功了?因为犯错了,就误加了一层工装垫圈!于是得到成功的方法一。受此启发,用了截然不同原理的固态焊接,竟然也成功了!得到方法二。

运气呀,运气!比努力重要,比固化的技术视角重要!

高兴记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6414-940835.html

上一篇:寻求做砂轮的老师或者工程师,技师,工人!
收藏 IP: 119.80.202.*| 热度|

1 liudazh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6: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