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仿生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rtinluomin

博文

学术乱象的根结所在 精选

已有 5772 次阅读 2015-9-8 06:35 |个人分类:高校改革|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术乱象的根结所在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经常被一些申报专利,发表论文,编写教材书籍的骚扰电话所困扰。一遇到这样的电话,不接吧,一直在响,接了还要费半天口舌解释,你义正言辞的指责他们不该扰乱了学术规则,他们还无比清白的回应道,我一没偷,二没抢,也是急人之所需呀。最后只能拉黑名单了事,可是这样的电话还是源源不断的打过来,我相信全国的高校教师都收到了这样的“礼遇”。我们不禁要想,这些学术乱象的症结何在呢?

有人说,这是周瑜打黄盖,有人愿打,有人愿挨,但是周瑜打黄盖骗得是曹操,火烧的是赤壁和曹操的百万大军,而代写论文这事骗得是纳税人的科研经费,火烧的是学术期刊的声誉和学术的良心。“周瑜愿打”是看中这里面的制度漏洞,发现商机无限,有钱可图。“黄盖愿挨”是为了顺利评上职称,得到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不饮盗泉之水”。为何现实中的“君子”难有这样的行为标准,是道德沦丧,还是逼良为娼呢?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涉及到评价体系上面了,对不同的岗位期许不同,就要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不能一刀切,对非研究性的岗位,应该取消论文要求,改为更科学到位的评价方法,不能懒政!对于研究型岗位,一定要重视论文,发表低档次论文不仅不能过关,而且有负面影响,这样就没人愿意做了,论文代写市场自然销声匿迹了。

看到科学网上很多学者谈论评价体制,尤其是在国外大学工作的华人学者深入解读了国外同行评议的普世评价体系。除了羡慕他们的这种制度外,也希望国内能够逐步引进这种体系,但从流程上看,这是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只单纯引入部分规则,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到头来落实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人会说“好的制度,一移植过来就走样了,变味了”,难道真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水土不服吗?

这里面大致存在以下的问题:1.Who?该请什么水平的人来做同行评价?请那些学校的专家来评价?如何来推举出评审专家的人选?How?该以何种标准来评价,数量和质量,工作量有那些要求?3. When?什么时候评价?学校招人的时候的该如何评价?4. What?对人员入职后都有那些要求?学校有哪些承诺,软硬件的条件配套?入职几年后再进行评价?评价称职和评价差会有什么相应的奖励和退出机制。

首先是请什么人来评价的问题,原则性的规则是要同行专家组成的教授委员会来评价,而不是领导评价!具体请什么人要看被评审的是什么档次的学校,就要请同档次的,或者稍高档次学校的专家来做评审,便于同行比较,也有可比性。在国内,学术发展地域也不平衡,所以也要考虑地域的差别。这就如同出试卷一样,太难了,全趴下,太容易了,全满分,都没有区分度。当然这里面还要考虑人情因素,避免和回避同门,熟人或者合作者之间有利益关系的人扰乱评审制度,制度不是让人钻空子的,制度是需要细心呵护的!没有绝对完善无漏洞的制度,制度只能防君子,难以防小人,还需要道德的底线和约束才能维持公平和公正。其次是什么时候进行评价,入职的时候就应该评价一个人,看他的能力和发展潜力,既要谈配套条件,更要谈工作期望,这些都应该有文字的记录,好作为将来评价晋升的依据。每个人的评价时间可以不一样,有人认为3年或5年能做出期望的成绩,那就三五年后评价你,好的晋升,差的走人!最后应该严格执行评价后的奖励和退出机制,不好的坚决辞退,这样才能保证前面花大力气做的评价工作有意义!至于如何评价的问题,就要制定出切实到位的标准来,比如新加坡这边的学校,从助理教授升副教授或者教授不仅要有项目,论文的要求,还有要培养出几个博士的要求,这反映了对教师的整体要求。这几年到过国外一些学校访学,经常看到一些好的体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在国内落地生根,让我们大家不再为这些分心,专心享受科研的乐趣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4925-919260.html

上一篇: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下一篇:现代中国教育之殇
收藏 IP: 103.24.77.*| 热度|

18 孙学军 吕喆 王涛 陈南晖 冯兆东 杨顺楷 徐世文 陈冬生 韦玉程 金耀初 李维纲 彭真明 姚伟 科苑往事 ybybyb3929 louiexp ghzhou5676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06: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