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内教学研究相比于科学研究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应该说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研究能力的“人”的过程,而科学是具有一定科学素质的人发现自然规律的过程和创造性实践的“产物”。其中“人”是“因”,“物”是“果”,故而教学是“因”,科研是“果”。理应是教学研究先于科学研究,然而学界却常常倒“果”为“因”,重视结果超过重视原因。
国内轻教学,重科研的现状已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科研之重无需赘述,教学之轻在于,没有公平权威的教学改革项目;缺少以老带新的教学团队;评价体系中仅有教学学时数的“量”,没有反应教学质量的”质”。 即使在教学研究中,也多是师范类专业的中教法研究,而少面向大学各专业的教学和实践研究。
以化学教育为例,目前国内仅有《化学教育》和《大学化学》为数不多的几种期刊,而国际上有美国化学学会(ACS)的《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和英国化学学会的(RSC)的《Chemistry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与我国竞相在国外研究型期刊发表研究论文相反,我国教学研究者很少会在国外这两本化学教育期刊上发表文章。国内发表的很多化学教育论文,也极少有引用国外这两本化学教育专业期刊的参考文献,可见国内从事的教学研究根本和国外无法接轨,导致国内的教学无法直接吸收国外的先进教学改革经验。
我们在科学研究上已经和国际上接轨,但是我们在教学改革领域却仅仅满足于闭门造车。科研项目可以有国家级、省部级和学校级别,又有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人才项目、一般项目、地区项目等各种类别之分;但是教改项目的级别顶到天也就是省部级的教改项目,校级的居多。科研项目多则千万,上亿的资金投入,少则50,100万的项目经费;而教改项目经费少的可怜,多的也不超过5-10万,少的仅有区区2000-3000元。能拿到这些教改项目,基本上都是官员和领导,普通的一线从事教学的教师是无权染指的。这些项目很多是某一个老师申请,多不具有团队作战的规模,结题也仅满足于发表1-2篇不痛不痒的教改论文,对教学很难有真正的促进提升作用。国内的教改项目多限于教学大纲的修订、专业实验技能的培养、教材出版、培养模式的探索和精品课程的建立,但是这些粗线条的研究无法达到真正的预期效果。
既然我们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作为成功的范例,它们为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有国家教学改革基金呢?以类似于科研基金的评价体系来筛选全国的优秀教学团队和个人加以资助,鼓动教学研究的气氛,促使我国教学研究和国外接轨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