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dongs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ongsheng

博文

尘埃落定话跳槽(2)

已有 5359 次阅读 2017-1-22 15:5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人员, 跳槽


  大连海事大学土木工程发展较晚,虽然背靠交通部,但计划经济独立王国时代已经结束,加之海事大学此前没有与之相关的诸如水利、力学等学科,土木学科发展还是比较不易,万幸的是它有一个“道路与铁道工程”的博士点,隶属交通运输一级学科。海事大学的土木研究生总体上来源于二本及少数本校中等水平的学生,他们一些是考985学校失利后调剂回来的。我在海事大学总共毕业了14位硕士研究生,1位博士研究生,还为大连理工大学等单位指导毕业了5位博士研究生(含1位我的科研助手,他们业绩不能纳入海事大学的考核体系,参见“我的论文署名经历”博文)。就14位硕士生毕业论文比较,发现比较好的是河北大学毕业的1位女同学,河北大学在河北是排第二位的高校。事实上我对所有学生的指导是一致的,甚至越素质低的学生付出越多,基本上学生建模的每一个参数我都清晰,否则学生肯定会错的,就这么说吧我指导过2位本科为管理学的学生,拿到土木工程的硕士学位。以致我的科研助手总是抱怨:我们每天努力的工作就是帮助学生们毕业,我们也不是慈善机构啊!我的硕士研究生中除了河北大学的那位女生和2017年海事大学毕业的1位男生,我都不建议他们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就培养硕士研究生,我目前的认识是尽管老师很努力,但最终论文的质量还是由学生的素质决定。海事大学从2006年至2016年10年间硕士研究生学制是2年,这对抗震研究很致命,硕士研究生需要额外大半年的时间才知道抗震是怎么回事,而这个时候要找工作了。2014年和2015年我有意识减少了收硕士生的数量。

 再说说我的博士生们,第1位博士生没有经验带的不是很好,他是2008年毕业后到高校任教。可能大多数老师都会有我的经历:博士大弟子培养一般,也许非常优秀的老师或学生例外。后来就好多了,包括很难毕业的在职博士生都可以顺利拿到学位,但也发现一个问题:他们博士论文能够达到一定高度,但一独立工作后就退步得厉害。我一直在反思,观察了大牛们的团队,实际上较多大牛们我认为在研究生培养上是走量:40个毕业生的话我总可以遇见优秀的。最近我和师兄弟们也在讨论“放羊”培养和“保姆”培养方式的利弊,酒桌上争得很凶。但科学网博客介绍日本博士培养,老师给个方向然后就靠自己了,所以日本博士毕业就可以独立工作!我个人也是“放羊”模式下博士毕业,老师说:“你就研究桥梁抗震吧”,然后是按月给钱,跟工作无关。我这点学习了导师,学生都是按月给钱,与工作无关。最后总体衡量我这“放羊”培养不行,就经常跟我的科研助手讲:“硕士生能毕业我们就很高兴了,博士生要尽量做到国内前沿,优秀的学生不会跑到这的,你就要事必躬亲,否则我们就真不是科研团队而是收容所了”。

再说说我的科研助手,他是土木勉算知名院校毕业,硕士期间就跟我做研究但是不愿意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大连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到海事大学做土木试验编制教师。2012年才到工力所拿到博士学位,实际上学校当时要求试验编制教师只有辞职才能报考博士研究生。在国内这个“编制”很奇怪,同样的工作因“编制”不同待遇也会不同!我觉得还算幸运,在科研起步的阶段就有了自己的科研助手,但要强调我并不是刻意的引进他作为我的助手,这是自然而然形成,所以团队是“天然”的,而非“建设”的。

作为中部分的结束,引出我关于科研人员跳槽的观点:研究生是你前进路上很重要的陪伴者和开拓者,当你致力于科学研究时尽量珍惜及寻求优秀的研究生资源。我的博文里转有“施一公:我是怎样一步步成为教授”的文章,记住时任普林斯顿分子生物学系主任的汤姆·申克的话:“主要的区别在于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你的实验室将挤满来帮助你的学生,这就是为什么说获得(普林斯顿)终身教职不难的原因。”

(未完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36193-1029278.html

上一篇:尘埃落定话跳槽(1)
下一篇:读邓巍巍教授 海归记
收藏 IP: 59.46.211.*| 热度|

2 汪志昊 张红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