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改革:要从量的公平向质的公平转变
李 侠
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后,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先生就高考制度在回答媒体采访时说:“地域没有不公平。原来的地域是有差别,西部高校少,经济实力弱,招生率低一些。但经过近10年努力,录取率已大体相当,最低的省已达67%。全国平均数是70%多。虽然还有一点距离,但已不像过去差那么多。”(《京华时报》,2013-3-9),客观地说,对于袁贵仁部长的很多观点我是认同的,比如他认为:“高考制度不能取消,但要改革”的观点,我就完全赞同。但是就当下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与路径选择而言,笔者与袁部长有些不同的看法,愿意在此就这个问题与袁老师商榷。
笔者认为,当下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路径的选择关键在于从功能改革向结构改革转型,否则是没有多少前途的。结合本文的主旨:教育公平应该开始从量的公平向质的公平转变,目前所呈现的量的公平(各地高考录取率趋同)只是初级公平形式,当然这也是过去十年里教育系统取得的伟大成就,对此全社会并没有什么疑义。但问题是录取率的质量才是真正反映教育改革成效的试金石。笔者2012年时曾带领学生对此进行过一些研究,根据已公布的信息得出的一些结论非常令人震惊,这里仅列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省市的几项指标,从中不难看出教育改革真的到了必须从功能向结构转变的时候了。
(文中数据是根据2012年统计局公布数据以及其他相关资料整理完成。说明与解释:本地重点率是指,属地的重点高校/属地所有高校;人口比例指:本地人口/全国人口。全国人口数据经过处理)
从这张图上不难看出,我国的一些主要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分布存在严重不公平现象,比如北京人口仅占全国的1.5%,而她所拥有的重点高校比率却高达31.8%;同期,河南省人口占全国的7%,而河南省重点高校的所占比率仅仅为0.93%,远远低于4.75%的全国平均高校重点率。根据我们的统计分析,各地高校重点率超过全国平均值的地区有14个省市自治区。图表中所列的河北省、河南省两省的人口占全国的12.5%左右,而优质教育资源却仅占全国的3.64%。这种分布结构令人触目惊心。所谓的高考录取率趋同现象,无非是这些省份用低质教育资源填充优质资源空缺的无奈之举。
把优质教育资源向这些省份倾斜,再加上地方政府真正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出台支持本地教育的各种务实举措,这些努力才是教育改革从量向质转变的关键。同时,这种转变也为整个社会的转型提供了一种样本的作用。如果一些人口大省一直处于优质教育资源的荒漠地带,那么这些省份的经济起飞脚步将被人力资源的短板严重制约。毕竟一个组织良好的社会的最大美德就是公平,教育改革的一小步,恰恰是点亮中国梦的一大步。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