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2013,让我们重新思考生活! 精选

已有 8524 次阅读 2013-1-1 12:01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生活

2013,让我们重新思考生活

20121231,夜里终于把一篇稿件校对与修改完,定稿后发给编辑,然后感觉有些疲惫,给几个朋友通电话,询问前些日子答应朋友的组稿的进展情况。然后就是吸烟,一个人坐在桌子前,看着眼前凌乱的书桌,刹那之间竟然有天地遥远之感。原本想在最后一夜写篇回顾文章,可惜心情飞远了,只好作罢。在一个根本没有多少希望和机会的年代,顽强地去谈希望总是感觉有些不道德。这一年,经历了太多的事,我的心总是无法快速恢复,只能慢慢等待。前日,找来学生和朋友们一起饮酒,很想把自己放倒,我知道我的心在某个地方堵住了,我需要找到出口。不论怎样,我还是相信这个世界是值得热爱的,活在当下,也不应该对美好和爱产生失望。也许,今年我该重新思考生活,活了这么久,这个事还真没有专门拿出时间去琢磨,这或许是天命。

恰好,手上有两本古罗马作家的书值得作为引子,其一是波爱修斯(480-524)在狱中写的《在死亡面前让我们谈谈人生》,这样一位天才写就的书,很有特点。其实西哲与中哲的最大区别在于对死亡的体认。西方人习惯把死亡作为一种明确的终极界定,然后反过来探讨人生,海德格尔所谓的:人是向死而生的存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样,人生的意义问题就变得很紧迫,追问也就是自然的逻辑发展脉络。而中哲恰恰本着相反的道路,即未知生焉知死。先把死亡悬置起来,存而不论,然后考虑生的问题,由此,生的意义就变得很没有根基,甚至不需要意义,所以民间衍生出“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信条,就是这个线索的自然轨迹。

波爱修斯基于上述线索,以死亡作为最后的界标,探讨了死亡、财富、幸福、自由、宽容,以及人生等问题。其中很多问题也在困扰1500年后的我们,实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具体内容就不多说了,留给感兴趣者自己去品味。波爱修斯因为被政敌诬陷,以叛国罪被处死,年仅44岁。真应了俺的一句话:传世的东西一定与生命有关。

第二本书是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有节制的生活》。西塞罗(BC106-BC43)这可是古罗马大名鼎鼎的人物。看到书名,学过西方哲学史的人应该知道,这是来自柏来图、亚里斯多德传统的说法,美德,它的结论是美德即幸福。把美德等同于幸福,这是一个伟大的伦理学革命,所以才有当代哲学家麦金泰尔等人所倡导的追寻美德的伦理研究进路。在古希腊人那里,所谓美德主要包括四项内容:智慧、勇敢、正义与节制。这个排序是对个人而言的,对于城邦而言,城邦的最大美德就是正义。由此,城邦的美德是由其公民的美德支撑的。两者在这里有了联系。当然,我们今天知道这个论证其中有逻辑困难,即公民的美德与城邦的美德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换言之,即便公民有美德,城邦也不一定能够实现美德,这里就涉及社会结构问题。这个话题就不聊了。西塞罗在这本书中主要从友谊、善与责任、利与责任、论老年等环节阐释了过一种节制生活的要义。在达官显贵穷奢极欲的今天,这本书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剂解毒剂。就行文风格而言,我比较喜欢西塞罗的行文风格。令人痛心的是,西塞罗同样死得很惨,据说是被安东尼派来的杀手杀死,令人发指与惨无人道的是,他的头和双手被割下来钉在罗马广场示众。我总是不了解人类为何对于同类总是如此狠毒,连动物都不如。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痛恨一切扼杀思想的人,试想如果古罗马缺少了西塞罗,那么古罗马还能为人类剩下点什么呢?人是可以杀死的,但思想不能。让我们习惯去热爱思想以及制造思想的人,否则,那片地方将是人类文明的蛮荒之地。

2013终于来了,外面阳光很好,祝朋友们新年快乐!

201311于南方临屏涂鸦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9-648509.html

上一篇:2013年科学技术哲学类国家社科基金申报课题指南
下一篇:大话中国之神贴之十八:活着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容易
收藏 IP: 124.79.172.*| 热度|

50 刘洋 陆俊茜 王芳 肖立志 孟津 朱志敏 杨正瓴 李学宽 陈楷翰 王浩 庄世宇 周可真 曹聪 何学锋 王海辉 卢江 张焱 苏红 杨生茂 林中祥 王满喜 吴国胜 刘伟 王鸿飞 刘广明 王枫 韦玉程 傅蕴德 张业明 逄焕东 刘颖彪 边一 苏光松 李丽莉 贾伟 陈沐 黄锦芳 刘博 韩枫 马雷 陈筝 fumingxu ncepuztf ncm27 biofans jiaqiancc xiaosu888 yunmu lingling101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