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五年一直在断断续续地做点文化方面的文章,大约写了不到十篇各类文章,昨日夜里寻找文献的档口,无意间发现一本小册子,原来是周有光的《现代文化的冲击波》,以前竟然没有看过。趁着兴致,随手翻了几篇文章,一路读下来,深感很有趣味,值得记录一笔。点上一支烟,涂鸦几笔也是乐趣。
周有光的大名那是早就听过的,可惜一直没有读过他的文字,这次是第一次,竟然感觉很投缘。看来文字总会在无意间遇到知音,这也是对书写者的回报,希望未来的某一天也有人会无意间读到俺的文字,并有同感,那就是对我的最好回报。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黑体来自百度百科】
老先生活了111岁,这可是我听到过的最长寿的人。人能长寿肯定是有理由的,除了基因原因之外,我想与他的好心态一定有关。
这本小册子一共包括了27篇相关的小文章,写作时间大体在1990-2000的十年间。其中最著名的包括三组系列文章,比如我刚刚看过的:文化的创新规律(之一)、文化的衰减规律(之二)、文化的流动规律(之三)。文章写得很有趣,观点犀利,语言朴实,颇有直抒意胸的快感。不做高深状,直接切入主题,这也是我非常欣赏的写作方式。在许多观点上,与先生严重同感。
说两个周先生的观点吧: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则是“封建为体,枪炮为用。”——这一句真是透彻至极!
2、儒学到宋代和明代,演变为“宋明理学”。儒学失去了固有朝气,变成理论空洞,行为消极,离开孔孟之道的务实精神越来越远。
3、“非以明民,将以愚之”。——透彻!
不罗列了,周先生还有很多观点也是很有见地和勇气的。有兴趣的朋友自己看吧。
题外话,我一直认为如何评价一个人文学者,不是看他当时有多么的显赫,只需十年后(20年后更现实)再看看他的文字是否还能让人读下去,不论技巧如何,真实总会让作品至少保有10年以上的保质期。比如本书的很多文字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作品,即便从1999年算起,至今也有20多年的历史。读起来仍然觉得不过时,这就是真实的力量。反之,我们见过太多曾经风光无限的文字,转眼就成笑话。看来造化弄人多是托词。
周有光:《现代文化的冲击波》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9月出版
难度系数:3.0
价格:12.5元
2019-8-2于南方临屏涂鸦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