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科研菜鸟,虽然科研没有上没有什么成果,不过也经历了很多很多次投稿过程;有的投稿过程一帆风顺、有的备受煎熬、还有的充满新鲜与兴奋;不管怎样每一次投稿过程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历练,都是一次成长,都是一次收获。
近年来,使我印象深刻的当属去年的一次投稿经历。2018年7月将论文投稿到领域内某顶级期刊,不过后来一查这一顶级期刊只限于专业人士,并不是学校认可的顶级期刊,因为查了它的影响因子是极低的,属于中科院分区中的四区。造成影响因子低可能与研究领域冷门,期刊的发文量有极大的关系。该期刊一年发表四期,每期只发表5篇论文;尽管影响因子低,但仍然不影响该期刊在专业人士心中的地位,大多数新方法与新理论都在该期刊发表。这与某OA期刊半年收稿22000篇以上,发文量7000篇以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实,将论文投稿到该期刊并没有信心,更多的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因为深知自己的工作还没有达到该期刊的发表水平,但近来感觉研究遇到瓶颈,没有思路了,反正试一试,也没有什么损失,万一见鬼了,中了,该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不过,该期刊的稿件审理过程确实是很慢,稿件提交三个月之后,一点动静都没有,一直处于待编辑处理状态。三个月后,发了催稿邮件询问原因,编辑的解释,这样的处理过程正常。五个月之后,该稿件终于被送审了,接着又进入漫长的等待过程。由于不需要靠这篇论文毕业,也无需靠它完成考核任务,虽然投稿过程漫长,但不算煎熬,久而久之,都快忘了这件事情。
今天早上,打开邮件收到了该稿件的审稿意见,结果并不让人吃惊,该稿件被拒。不过,看了审稿意见,我是心服口服。该稿件找了三个审稿人,每个审稿人都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该稿件不能被发表的主要原因还是稿件的创新性问题,尽管我的论文所考虑的情形,目前还没有人做过,但是解决方法都是在现有的方法上修修补补,并没有提出新的解决方法,仅这条就不符合期刊的发表要求。仅接着的审稿人针对稿件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很多意见与建议,每个问题都直指要害,让人心服口服。从这审稿意见可以看出,审稿人一定是小同行,不然不会提出这么专业的问题,更不会提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审稿意见。
该稿件从提交到被拒,总共经历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算是在投稿生涯中收到审稿意见最迟的一次。虽然该稿件被没有被录用发表,但从审稿意见中还是汲取到很多养分,这有助于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此外,更让我懂得了,科研来不得半点马虎,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是需要付出极大精力的过程,是训练耐心与严谨思维的过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8: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