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将自己的论文投稿到国外某SCI期刊上,经过几个月的审稿,该稿件被拒了。稿件被拒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实属家常便饭。认真地研究了审稿人反馈的审稿意见,其中发现有几条意见还是比较有建设性的,所以就根据审稿意见认真修改。
稿件修改之后,就改投到另外一个SCI期刊上,同样通过经过几个月的等待,今天收到了稿件的反馈意见,结果稿件还是被拒了。稿件第二次被拒,本来也算是正常现象。但仔细阅读审稿人反馈的意见时,发现其中一个审稿人给的意见似曾相识。该审稿人给出了五点意见,意见都不长,读了这些意见之后,越发地觉得不对劲,越发地觉得这审稿意见在哪里见过。于是,就将以前的审稿意见找出,惊奇地发现,审稿意见一模一样,连标点符号都是一样,说白了就是将原来的审稿意见复制粘贴,直接提交了事。
从这份审稿意见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两个期刊都找了同一个审稿人,而且这个审稿人提交了相同的审稿意见。要是我的稿件没有做修改,其实这也是正常的,毕竟同样的审稿人对同一份稿件的第一次审稿与第二次审稿的观点是差不多的。但经过修改后的稿件,已经将原来所提的问题绝大部分都解决了,没有解决的部分也做了解释。而审稿人却将上次相同的审稿意见原封不动直接提交,这也充分说明该审稿人,根本没有花时间阅读修改后的稿件。
自从开始做一些研究工作开始,虽然不能说自己对发表论文经验十足,但也先后发表过了22篇第一作者兼通信作者的文章,所以对稿件的发表流程还是有一定的了解。而同一份稿件再修改后投入不同期刊,收到完全一模一样的审稿意见,这种经历还算首次。
对于我这种科研菜鸟,没有背靠大树,没有任何背景,而且论文作者只有一人,没有任何合作者,还能够在国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直以来都深信国外期刊找的审稿人都是比较公平的、严谨的。
但文中所提到的审稿人以及最近遇到的几个审稿人,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看法。国外期刊的审稿人并没有自己所想的那么完美,没有那么的严谨,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公平。正如“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道理一样;投稿多了,遇到形形色色的审稿人,也是正常的。
作为科研工作者,投稿发表论文,是必须面对的环节,想要发表论文,在同行评议的规则下,就不得不面对审稿人。而找审稿人,作者不能决定,那是期刊编辑的事情,如果运气不好,遇上不良审稿人,也只能自认倒霉。为了论文能够顺利发表,只能将论文的工作做足,减少让审稿人挑毛病的机会,这才是王道。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