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转自海峡导报报道。
|
19岁姑娘小余,左右一张望,快速蹲下,捡起地上的易拉罐塞进塑料袋里,脸噌地红了。她是个大学生。这是她第一次上街捡破烂。 不过,几个月后,她可以左手拎麻袋,往人多的地方扫街,看到瓶瓶罐罐就像见着宝,管他旁边有没熟人,眼明手快捡起塞进麻袋。 今年夏天,厦门大学一群“90后”,就这样捡了半年的破烂,然后换成钱,自己动手,搬砖砌瓦,帮贵州的山区小学盖起一个篮球场、一间图书室。 近日,乌蒙山区“00后”的孩子给他们发来照片:在新建成的篮球场,他们笑得很灿烂。 55名大学生每天捡破烂 厦大政治系光耀,是这群“90后”的队长。 “不要有偏见哦,‘90后’也爱正能量。”今年初,班上55个“90后”,凑在一块,有个想法,想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大家讨论半天,决定帮山区的孩子。还不会赚钱,花父母的钱援助别人并不真心,于是大家决定捡破烂。”光耀说,捡破烂可不是丢脸的事,环保又助人。 当天下午6点,55名“90后”人手拎了个麻袋。扫街、收集、回笼、分类、打包、称重、拉走,回到宿舍时,已是凌晨1点。除了上街捡破烂,他们还到校园里2000来个寝室,一间一间收废品。 55名同学,捡了半年破烂,收集废瓶子28000多个、废旧军训服175套,还有废旧书报数百斤,变现一合计,3100元。 18人“爱在乌蒙”援助队成立 起初,这群“90后”只想捐款。但这个夏天,贵州毕节地震了。 “很多学校倒塌,大伙一商量,决定直接跑一趟灾区,帮学校修建篮球场和图书室。”光耀说,大家锁定了贵州毕节南沟村小学。 很快,18人的“爱在乌蒙”援助队成立,每个成员又自掏腰包,筹了17360元。 “我们挑灯算了半天,两万来块钱要建篮球场和图书室,捉襟见肘。”光耀突然想起认识的一位朋友,在贵州一家建筑公司工作。他将援助计划告诉了该公司,拉来了第一笔赞助——— 27000元。 两名老师带上这群“90后”,揣上近5万元,踏上了开往南沟村的列车。 男生当起工人 自己盖球场 “今年盛夏,我们赶到村里。”光耀说,“我们一合计,钱不多,请了工人,就没法给图书室买新书了。20多岁的人了,行吧,自己干。” 他们从当地请来一位有建筑经验的技术人员作指导。这群“90后”当起工人。 运输篮板,买水泥、筛沙子、搬砖头、搅拌水泥、铺碎石、浇筑、架篮板……每天从早上6点一直干到天黑。 每天都超过12个小时,乌蒙山区盛夏的太阳,把所有施工组的男生全都晒掉一层皮。村民们不忍心,纷纷跑来帮忙。 8天,篮球场终于完工。 援助队的女生们也把图书室布置好了。摆起书架,购买了200多本图书,按年限和类别编码,一一告诉孩子们怎么查找。 “前两天,村民特意给我们发来照片,孩子们在新球场还有图书室,笑得很灿烂。” 这几张照片,让这群“90后”很满足。光耀说,他们想着,下一个计划…… 导报记者 詹文 吴晓平 见习记者 陈思亲文/图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