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家魏骁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ookwei 再红都是青椒

博文

"民工"艺术家-老田

已有 4506 次阅读 2012-12-7 11:49 |个人分类:草根江湖|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民工, 艺术家, 老田, 棒棒

田庆华先生是个棒棒. 棒棒是四川方言, 指的是自己沿街找活的挑工, 靠出卖体力为生. 由于常年拿一根竹棍当工具, 所以被叫做棒棒. 跟民工相比, 这类人也许还要差一点, 因为要自己找客户, 也没有工头管饭, 没有工棚住. 解释了这么多, 其实已经失去棒棒这个名词原有的川味了, 但对于没有在四川生活经验的人来说, 这又是个必要的开始. 总之, 如田庆华先生自己所说, 棒棒是生活在社会最下层的体力劳动者.

其 实我知道这个棒棒只是昨天的事情. 因为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请他做了一期节目. 棒棒能上这种节目, 当然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这个棒棒与众不同的地方, 是他自学成了个业余的”画家”. 田庆华平时当棒棒, 晚上到四川美术学院当人体模特. 耳濡目染, 年复日久, 居然自己学会了画画. 于是他开始拣同学丢下的画纸和颜料, 以作画作为业余消遣. 兴致一起, 甚至通宵达旦. 这种奇事当然传得快, 很快他就成了川美的红人, 经常有学生跑来索要他的签名, 并要求合影. 川美的师生, 还专门为他办了一个画展. 并邀他参加了北京的一个全国画展. 期间, 他的画居然意想不到的卖了1万多元. 这几乎要超过一个棒棒一年的收入了. 说到这里, 也许你脑子里马上闪出一个文化和金钱的双重暴发户的形象来. 那么你错了, 如果这样的话我就不些这篇文章来介绍他了. 下面就是昨天上节目的田棒棒.


衣 着朴素但干净整洁, 最重要的是谈吐居然非常斯文, 一点都不象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体力劳动者. 这让鲁豫也感到非常惊讶. 如果不是手里的棒棒, 很难看出他的身份. 田棒棒态度不卑不亢, 应答自如. 但又不时流露出朴实劳动者的本色, 印象最深的是鲁豫见他一头长发又黑又亮, 问他用的什么洗发水. 棒棒居然不知道什么叫洗发水. 经过再三解释, 田棒棒才道出自己用的是洗衣粉洗头而已. 采访期间, 要是遇到自己不懂的时髦名词, 棒棒毫不掩饰地虚心请教. 当问及出名后是否要考虑一下改变自己生活的时候, 棒棒的回答朴素地让人有些感动. 他知道自己虽然出了名, 但不愿意投机取巧地借这个飞黄腾达, 也许是他知道自己本身的诸多局限. 他表示依然要老老实实做自己的棒棒, 养活家人. 等儿子书读完了, 再来发展自己的爱好, 做一个江湖画家.

一个棒棒, 一家人生活在90元一个月的窝棚里. 做饭仍然使用柴火. 每天晚上只吃一元钱的菜. 每个星期吃点肉打打牙祭. 到目前已经接受过无数家媒体的采访. 却没有表现出丝毫急功近利的猥琐神态. 这才是真正打动了我们的东西. 很多人不赞同将老田称为艺术家. 因为仅仅因为几副并不完美的绘画就要下这个结论是不合适的. 然而, 我们应该看到, 老田绘画的本身也许并没有多少艺术价值, 但老田的生活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行为艺术. 他自己就是画笔, 棒棒, 川美是他不同的颜料. 以生活为画布, 他画出的, 是一个草根民众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下依然保持的, 享受生活的悠然自得心境. 简单的, 勇敢的, 追求自己梦想的劳动人民形象.

人 总是容易在平凡中麻木, 大部分的我们, 总是处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位置. 于是时而自卑, 时而轻狂. 时时过眼的名利, 让我们浮躁不已. 忘了生活本身的乐趣. 没有强烈的刺激, 我们再也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艺术家的作用便是用夸张的手法将这些元素提炼出来, 在刺激的同时, 让人们感悟. 老田, 没有钱, 没有文化, 什么都没有, 完全就是一个简化了的我们, 然而他没有失望, 没有抱怨. 这个棒棒, 受到了万众瞩目. 采访, 电话, 不断涌来, 这代表的是我们抽象的梦想. 然而, 在这个梦想下, 他没有浮躁, 没有妄自尊大. 依然不改自己的本色和追求. 也许他自己没有意识到, 这突如其来的一切, 不是因为他是棒棒, 也不是因为美术. 只是因为一个棒棒在搞美术. 离开了这个身份, 他将什么都不是. 可是我看到了, 这对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田并不重要, 他所热爱的, 不是名气, 而是单纯的对美术的兴趣. 他不是美术家, 而是一个行为艺术家. 当然, 这点他也不知道. 老田的逻辑朴实简单, 就象他自己说的一样: “我的职业是棒棒, 业余是人体模特, 有空画一下画.” “我的梦想是儿子读完书, 我可以发展下我的兴趣, 做一个江湖画家.”

老田, 一路走好!

老田和他的艺术家朋友们




老田的自画相


老田的部分作品
















相关网页
http://www.scart.com.cn/mxx/dongtai/info.view.aspx?vid=11224
http://www.cq.xinhuanet.com/news/2007-07/10/content_10528704.htm
http://pl.cqnews.net/system/2008/04/24/001167497.shtml
http://kagomeq.spaces.live.com/Blog/cns!95451C7F34A995BC!2096.entry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05667-640118.html

上一篇:我国早期的航模运动
下一篇:写给吉他和听吉他的人
收藏 IP: 110.184.96.*| 热度|

3 陈楷翰 李学宽 唐常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6: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