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湖沼,水产,生态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shui 研究方向:资源生殖生态和恢复生态学;

博文

农业“败将”鲁冠球远洋渔业翻身

已有 2449 次阅读 2009-2-6 13:35 |个人分类:渔业资源|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来源:经济参考报1版 2008-6-20 作者:张和平 

    从浙江萧山乡村的村办小厂走出来、如今已登上中国民营企业巅峰的鲁冠球是工业的“娇子”,却曾是农业的“败将”。如今,他重点开拓远洋渔业,迎来中国远洋渔业发展的新时期。
  38艘驰骋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西南大西洋的金枪鱼、鱿鱼高科技远洋捕捞船,宁波超低温金枪鱼加工基地、江西鄱阳淡水湖鱼虾加工基地、杭州萧山南美白虾加工基地的产品全部远销欧美、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年收入15亿元纯利1亿元……这一件件好事都“堆”在鲁冠球的身上,标志着鲁冠球多年呕心实施的农业战略已从“远洋渔业”新领域获得成功突破,从此可坐享国际市场“一杯羹”。
  几十年来,他抱着“我出身农民,对农业怀有深厚的感情,我一直想为农民做点事情”的宿愿,在做强做大万向节等汽车零部件等产业的同时,曾多次投巨额“反哺”种植业、养殖业,但屡遭惨败。尽管如此,他心中的“农业情结”痴心不改,一次次从“大败局”中爬出来继续开垦“农田”,他始终认定“农业永远是个方向”。
  老天有眼。“节节败退”的鲁冠球一直以超前眼光锲而不舍地锁定农业,终于遇到转机。2002年,浙江省远洋渔业集团公司实行国企改制,尽管该公司并不景气,但鲁冠球看准了,他抓住此次良机,大胆注入4500万元参与股改,从而成为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和全国远洋渔业产业最大的民企投资者,开始以民资首次涉足金枪鱼的远洋捕捞。这个重大转折,使万向集团翻开了以远洋渔业为核心的“农业战略”新一页。
  鲁冠球对远洋渔业是个门外汉。但他以国际眼光启用了一名精通远洋渔业的高级人才曾岳祥“下海”担任总经理,让其全权领衔远洋渔业,双方组成“资本+智慧”的高效企业经营模式。
  2003年,鉴于我国近海资源污染、枯竭,周边数国又根据国际公约实施200海里内海域资源保护等严峻形势,国家根据“十五”规划,提前启动了一个加力发展“远洋渔业”的应急工程,国家及各省为此安排巨额配套扶持资全,支持企业“走出去”,打造远洋船队。但这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企业必须自投60%的资金。对此,全国同行多无奈地“望资兴叹”。
  鲁冠球独行其步,再次以超前眼光往“大海”里扔下5000万元,一口气建造了20条超低温(零下60度冷冻)金枪鱼钓船,迅速组建两支远洋船队,开赴印度洋、太平洋捕捞国际市场十分走俏的金枪鱼。这一超前举动,使位居弱势的浙江省远洋渔业集团公司一跃成为全国远洋渔业产业的前三强。
  国际远洋市场风云变幻。2004年,国际远洋渔业组织为了保护全球远洋渔业资源,对高产出、高效益的远洋金枪鱼围网船(一网打尽,大小鱼通吃)的捕捞权实施限制性的配额管理。鲁冠球意识到,获得国际组织发放的远洋金枪鱼围网船许可证是永久性的远洋捕捞“入场券”,一旦错失良机,中国远洋金枪鱼围网船将被永远关在三大洋的“门”外。但是,围网船是远洋捕捞领域高科技、高风险的顶级船,必须高投入。鲁冠球在“关门”之前再次以战略眼光和大手笔狠投8000万元,连证(捕捞许可证)带船“一口吃”,引进了两条持证的世界超级金枪鱼围网船,由此在国际远洋市场上“稳坐钓鱼台”。
  为了抗击国际市场风险,鲁冠球又从资源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和打造产业链入手,以长远眼光投入1.05亿元,永久性买下阿根廷200海里内鱿鱼资源的海域捕捞权,同时买下7条鱿鱼钓鱼船,组建远洋鱿鱼钓队,开拓西南大西洋的鱿鱼捕捞。买了外国长期的海域捕捞权便“一劳永逸”。金枪鱼与鱿鱼5支远洋船队的建成,使其远洋产业结构得到升级。在国内后方,万向集团投入1亿元,在宁波保税区、宁波溪口、江西鄱阳湖、杭州萧山等地建造了6个超低温金枪鱼、南美白虾、三文鱼、青鱼、小龙虾、鮰鱼、鳗鱼等全国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基地和冷藏物流基地,产品全部出口,形成了国内同行业首屈一指的从远洋捕捞到储藏、加工、进口、运输、出口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成倍提升。
  最近,据全国远洋渔业协会评估显示,后来居上的浙江远洋渔业集团公司现已成为全国远洋渔业的龙头企业,效益第一、综合实力第一。
  鲁冠球坚定地表示:“远洋渔业前景看好,只要方向对头,今后即使亏了还要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0178-213166.html

上一篇:BLUEFIN TUNA蓝鳍金枪鱼
下一篇: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海域金枪鱼资源现状及中密渔业合作概况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1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