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huiyingc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huiyingcn

博文

在旅行中成长——读完《背包十年》

已有 2969 次阅读 2013-4-27 10:48 |个人分类:游记|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旅行, 背包

《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这本书每次打开亚马逊的网站都会推荐。这回终于看过了。《背包十年》这本书,开始觉得并不好,但是我还是持续读下去(注释1)。读到一半的时候,忽然就感觉不一样了,觉得从语言、视角、深度各个方面全部都有了飞跃。读到后面,越读越喜欢,一直看完了。
这本书,收录了作者小鹏从 2001 年到 2011年之间的游记。这本书,从感觉上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最早一部分是“旅游”,中间部分是“旅行”,最后一部分是“度假”(注释2)。

看开始几篇的时候,多数时候写自己的行程,坐的什么车,走了什么路线,遇到什么人,去了那里,间或经历什么事。我跟师妹不停地叨咕:“写的也不咋地嘛!就是一个流水账。没比我的博客写的好,看了他的书觉得我的博客写的也挺好的,也能出书呢。”不过我还是断断续续的继续看。晚上临睡靠在床上看,等电梯的时候看,在地铁上看,点完菜等着上菜的时候看。一边等着上菜一边跟师妹说:
对景物的描写不够细腻,对历史的挖掘不够深入,对文化的品评不够深刻!
在这部分,作者也在努力的去挖掘一些精髓,但是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高迪的城市》(2003年巴塞罗那),比如《风景》(2003年阿姆斯特丹),比如《东柏林,西柏林》(2003年柏林),比如《圣托里尼的日落》(2003年圣托里尼)。努力的描绘风景,挖掘历史,品评艺术,但是觉得一方面自身深度还不够,一方面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到位。觉得内容空虚而苍白。

继续看下去,看到 2007 年 1月的印度的时候,忽然感觉不一样了。这种感觉随着书中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强烈,到了 2007 年 7月的法国更加强烈。感觉和前面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觉得内容丰富了许多,对景物的描写更加的细致,作者的文字表达能力强了很多,语言更加饱满,对历史对文化对艺术开始有了深入的挖掘,开始有了较深层次的品评。文字中,精彩频现。
从时间轴上看,前面半段更多是旅游,标记“我来过”,后面更多的是旅行,除了用眼看,还有更多的心灵体会。旅行,目的是什么?目的在于山水,在于历史,在于文化,在于艺术。这部分文章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2007年印度)、《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2007年圣保罗德旺斯)、《突尼斯的蓝白小镇》(2008年西迪布赛)、《莫奈的两座花园》(2009年吉维尼)。虽然对于文化对于艺术我不懂,但是还是能看出来和前面比层次更深了!

再继续,到了09年的柬埔寨,《我不羞愧》那一篇。风格又是一变。这一部分,更多的有了度假的感觉:黑色的奔驰、豪华的酒店。不过,这一部分,并没有把笔墨铺张在奢华的生活上,而是在历史、文化、艺术上有了更加深入的挖掘和探讨,甚至于在《小海豹的守护者》(2010年开普敦)还有了公益宣传。

这本书,给我的惊喜是:成长,旅行中的成长!其实,一直到最后的篇章,我都没有觉得登峰造极,我觉得离巅峰还很远。我觉得层次和深度和余秋雨的《出走十五年》没法比。不过看到那种成长的时候,觉得兴奋!或许,是因为我自己也在成长过程中吧!

-----------------
注释
1.我一直都是这样,不停的说不好,但是还是会继续下去。比如读硕士的时候读《水浒传》,每天都跟杨青发牢骚说“我不喜欢这本书,人物太粗鲁太凶残了,每天都做噩梦”,每次她都会说“不喜欢就不要看了嘛”。然后我继续读下去,继续每天发牢骚,一直到读完。然后现在每次提起《水浒传》,我还是会说“我不喜欢《水浒传》,太粗鲁太凶残!”

2.解释一下“旅游”、“旅行”、“度假”有什么差别。个人体会,不专业不权威。
旅游:通常是那种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旅游团。目标地点通常比较主流,目的是在地图上插个红旗,表示到此一游。为了跟别人说“我去过天安门”。至于都看到了什么,不重要。拍的照片主要类型是“人脸+文字()”。
旅行:通常是不跟团的,通常是背包客,有时候没有舒适的条件。目的地可能主流也可能非主流。目的可能是追梦——自己曾经向往过的地方,可能是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可能是寻访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也有可能只是为了放飞心灵。旅行很考验体力。拍的照片里多数没有人脸。
度假:这个是有钱人的事情了。一般都有舒适甚至豪华的条件,目的地通常都是山好水好或者沙滩好阳光好的地方。这个目的就是为了度过一段悠闲舒适的时光。可能是这样的,自己没有经历过,所以不好说。
还有个小词是“游玩”。这个通常是周末出游,近距离的,比如说去郊区爬个山,去公园散个步。多数是半天或者一天,偶尔两天的。喜欢“旅游”的人通常没有这些内容。喜欢旅行和度假的人则经常穿插了这种游玩。

以我当前的思想觉悟和经济状态,是“旅行”和“游玩”的搭配。


------------------

written at 01/10/2012. Repost from my Sina blo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99990-684470.html

上一篇:独步新西兰——Lake Tekapo (蒂卡波湖)
下一篇:人在澳洲——有惊无险手机卧轨
收藏 IP: 138.25.13.*| 热度|

6 齐国臣 彭思龙 张忆文 陆俊茜 崔庆彬 万仁甫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