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xiong198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xiong1987

博文

从山东三名大学生被骗身亡所折射的种种问题

已有 3038 次阅读 2016-8-29 15:14 |个人分类:小熊看世界|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生, 看法, 被骗

   事件一:临沂市一名刚被南邮录取的准大学生徐玉玉,因接到骗子的诈骗电话,被骗走9900元学费,在当天傍晚与父亲报警返回时,该名女生突然昏厥,尽管在医院抢救两天多,仍因呼吸心脏骤停离世。(见http://news.sina.com.cn/sf/news/2016-08-24/doc-ifxvcsrn9096889.shtml)。

  事件二:8月23日凌晨,来自临沭县的大二学生宋振宁也在遭遇电信诈骗后,心脏骤停,不幸离世!具体过程,我们也不了解,孩子去世了,现在已经没办法去核实。孩子后来去了银行,给对方转了2000元钱。对方还让孩子把小票撕掉,但孩子没撕。”(见http://www.88148.com/News/2016082657417.html)

   事件三:临沂市河东区汤头镇塔桥村的大一女生小芹也遭遇了电信诈骗。对方以小芹“涉嫌洗钱”为由,把她两张银行卡里的6800元钱全部骗光。

   三起事件,两人死亡!齐鲁大地,八月飞雪。亲者痛,骗者快。举国愤慨且无奈。事情至此,果必有因。从这些事件可以看出三者的共性:1.三个学生均为涉世未深的准大学生/大学生。社会经验几乎为0。社会主义美好教育理想却是100分。现实和理想的鸿沟没有理性的桥梁搭起,对突发事件缺少科学判断。2.三个学生家庭条件都不好,都是农二代或者贫二代,学费给家里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平时三人也养成了节俭,孝顺的习惯(有报道徐玉玉高中时每月生活费200元,与笔者猜想不谋而合)。二者综合作用想为家里减轻负担,急于得到意外之财。3.没有分清钱物与父母感情的关系,钱物的多少不代表感情,因此钱财的丢失背负起了感情的债。4.父母知识条件有限,没有及时对子女过失进行心理干预,只是一味的传统式的安慰,于事无补。

  通过以上共性特征我们可以挖掘到很多社会问题:1.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三个勤奋的学生,只是因为家庭条件的不好,努力的学习带不来命运的改变。欧美发达国家对于学习好的同学都是全额奖学金支持其完成高等教育。以至于帮助那些家里条件不好且又有志奋发图强的学生,使他们学有所成,为社会做贡献。在看看我们国家,什么都一刀切,说不定有关系的、有背景的可以拿到助学金的都不稀奇。而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天天过着“平凡的世界”为三餐忧虑,为适应城市生活而矫正自己。如何能够学有所成?如何能够同台竞技!2.社会价值观扭曲,风气败坏:三个大学生受害的凶手就是这些骗子,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假,但是一个林子里面全是一群想不劳而获,骗人钱财到自己腰包的鸟多了,这个林子的生态还能不能平衡?当前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监管不到位,衍生品盛行,很多就是传销的形式存在着,利用一个个虚无缥缈的造富神话,诱骗一个个想一夜暴富的人加入到骗人大军之中,剖开事物本质不难发现:这种资金从A口袋到B口袋的手段完全产生不了任何价值,只会造成更多的社会矛盾。3.教育观念相对传统和封闭:三个大学生理论知识都是经过了高考的考研,为什么还没进入社会都出了问题,这是我们教育应该反思的。说他们三观还没形成或者三观偏废都不为过。他们对失败、挫折的处理显得捉襟见肘,加上对金钱与感情的混淆,在学费骗完后对比父母挣钱的艰难不易。抑郁伤心至极,一时解不开。得了“心碎综合症”,此症的确可以致人死亡,特别是免疫力不是很好的大学生。古代也有很多名人死于抑郁。心脏是全身的发动机。发动机做别的了。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当然这都是病理上的分析,不做多的拓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痛定思痛,找出解决的办法,不然悲剧不会就此罢休,老实人还会吃亏。政府要做的:1.成立大数据中心,严格实名制。让不法分子无处藏身。2.成立高等教育扶贫基金,对于贫困大学生学费或者生活费给予适当补助。万一不能补助,按揭也可以。房地产都可以,人才工程更是无可厚非。3.教育改革,让大学成为真正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不是一个赚钱的机构。注重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单方面的文化课培养。对于高中生进行理想教育,职业教育,挫折教育多方位培养,淡化官本位色彩,剔除读书做官论的愚昧思想,强化社会贡献地位。培养各种复合型人才和专业性技能人才。4.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多鼓励,多引导,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习惯。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和对困难挫折的态度。中国的父母普遍对孩子是溺爱有加,鼓励不够!喝倒彩的多,鼓掌的少!造成了普遍不自信,舆论害死人!于民于国皆无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66950-999489.html

上一篇:“看海”会不会成为新‘常态’
收藏 IP: 58.50.15.*| 热度|

4 杨正瓴 吕洪波 史晓雷 高建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3: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