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Nature杂志为庆祝创刊150周年的系列评论文章,文章署名作者为田纳西大学Shellen Wu,文章回顾了晚清以来中国科学思想的引入及发展历程,作者将中国近现代的科学的发展历程放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中,以特别的视角讲述了科学如何改变中国。本文是原文的全文翻译,水平有限,请读者见谅。
全文发表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安凹书馆,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击链接前往阅读。
https://mp.weixin.qq.com/s/9UyDW67apMr7c84EXsTTQQ
特别更正:文中1972年那段应该翻译为中美邦交正常化,请读者见谅。
截取文章末尾两段:
走在现代北京的街头,随处可见科学发展的痕迹。在东侧的二环路上,是基督教的天文仪器,它们驾驭着二十世纪动荡的政治地理浪潮。在北京动物园的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标志表明,在1906年清朝走向衰落的时候,国家农业部门在70公顷的土地上开设了第一个农业试验站。
在城市的西北角,京师同文馆已成为北京大学;沿路走去,另一所与美国有历史渊源的学院是今天的清华大学,这是中国领先的理工类大学。随处可见的海报和公共展览庆祝着科学的发展。在书店里,科幻小说是最受欢迎的书籍。在资金充足和最先进的实验室,中国正迈着带有科学超级大国坚定信念的脚步向前挺进。
在这条道路上还有另一个故事,那就是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和沟通改变了这个国家。在这个故事的峰谷起伏中,传出一条信息——未来中国仍然需要开放和国际化,因为它在过去的150年,推动了中国的进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1: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