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参加某高校职称评审会。评审之余有些感想。
现在的职称评审太不专业。表格应有研究方向(你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学术贡献(你的学术贡献是什么,不是数量因子,而是解决什么科学问题,影响力几何(同行评价)以及学科担当(若当教授,如何建设规划学科)一栏并重点阐述,可惜看不到。只是业绩罗列,似乎文章多因子高项目有就理所当然的教授,差矣。
教授应是某一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应有一定的学术积淀和稳定的科研方向,能独立胜任某学科方向,学科教学,人才培养,对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有所建树。不是发几篇文章,承担几个项目,上几节课,带几名学生这样简单的事情。
代表性文章当然不可或缺。但是不要只看数量和影响因子。还要看其是否独立完成,同行专家们的评价以及是否集中在一,二个领域,而不是多点开花或挂名多少。判断共同作者,共同通讯作者有时争论不休。其实在文章中的贡献不难辨别。文章设计,数据,写作,贡献度,排序一问便知。独立的科学家应同时具备上述条件。若非此,则属部分贡献者或挂名文章滥竽充数也。
项目很重要,若没有国家级项目,说明你还没被同行认可,尚不具备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国家基金中标率只有20%左右,但教授名额远低于此。若应用学科,应有技术创新的证明。
年轻人还要看其潜力。应该谈自己已取得的学术进展,学术规划和未来设想,而不仅仅是展示文章(说实在的,文章大多是老板写的,贡献充其量是提供主要数据而已,仍是助手的角色,尚不能证明完全独立)。只凭文章,项目和课时就提职称不利于学科持续发展。年轻人还是在打牢基础上下功夫。过早得到职称并不意味着后劲十足,这已被实践所证明。
海归人员基础相对较好,但也存在一个回国后的科研方向问题。若改行,还需看回来后的表现,能否尽快适应新环境,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获批项目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章),而不是吃老本,或仍依赖国外实验室。
提教授者至少应该有一届独立指导的毕业研究生。否则难以证明你的指导能力。
至于教学工作量那是教师份内的事情。教学评估应达到优秀。教材编写也应是一项评定指标。
对于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型的分类其实只是侧重而已,不能单一认定。两条腿走路,高校教授不搞科研是说不过去的,不上课的教授也不是称职的教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