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人凡言(续)
胡春松博士 南昌大学
创新出“两力”,发展是“真理”
作为科技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本人一直认为,文学写作和科技写作两者都需要“写出生产力、写出战斗力”。那么,如何才能“写出生产力、写出战斗力”?答案只有两个字:创新。创新出“两力”。因为,只有创新才能驱动发展。我们的生产力和战斗力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目标。我们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可持续发展。发展不仅是硬道理,而且是我们当前最需要的真理。
注: 胡春松大夫@南昌大学医院,2022年12月10日下午。
iRT-ABCDEFG方案:新时代卓越的solution
现在可以说,iRT-ABCDEFG方案是现代管理学领域的“金方案”。大至治理国家,小至管理疾患,iRT-ABCDEFG方案可谓“无所不适”。“治国、齐家、平天下”,iRT-ABCDEFG已成为新时代全球适用的经典solution。简单易行做管理,你能我能大家能。
注: 胡春松大夫@南昌大学医院,2022年12月9日。
新冠文学是个好主题
个人认为,以近三年新冠疫情期间的人物和社会生态为主题,积极进行小说、诗歌、散文、故事等等体裁的创作,深入细致的人物与事件刻画,描述全球抗疫大背景下,与新冠病毒作斗争的富于地方特色的作品,唤醒人类良知、彰显科技进步,完美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可能会在未来赢得国际文学大奖。
注: 胡春松大夫@南昌大学医院,2022年12月4日下午。
新时代的学术评价
衡量一位学者、一个学校的学术水平,最好的和最主要的指向是,看他(她)有无在行业内、在国内乃至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也就是国际国内“双一流”的标志性成果。
如果有学者在某个科研领域取得了这样的标志性成果,就值得学校和省(市)、国家在宣传、经费和重用等各方面持续跟进、大力支持。如果能这样支持,就有可能斩获未来的科技(领域的)大奖,更好地为大学、为国家争光,成为科学领域家喻户晓的标志,成为科技优化人类生活的标志。
注: 胡春松大夫@南昌大学医院,2022年11月28日。
神奇“药丸”: 有效的“定心丸”
近期,心血管学界对SGLT2i地位给予高度评价,其在慢性心衰治疗中,起到由传统“金三角”上升为“新四联疗法”之压轴者。本人认为,“新四联疗法”再辅以神奇“药丸”,将让慢性心衰治疗更上一层楼。本人还认为,高血压等心血管病患者,配以神奇“药丸”,将让患者预防心梗有了“定心丸”。
一句话,神奇“药丸”让慢性心衰治疗“更上一层楼”!神奇“药丸”让患者预防心梗有了“定心丸”!
注: 胡春松大夫@南昌大学医院,为“11.20全国心梗救治日”和“11.26全国心衰日”而作,2022年12月4日深夜。
神奇“药丸”:生者适用
本人(创新的神奇“药丸”)的工作成果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方面,经济效益(大概率)只能间接体现。例如,可以为国家节约大量医疗经费与资源消耗,降低重大慢病发病率、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预期寿命。所以,合理适度的宣传很重要。例如:可以这样表述--胡春松博士创新的南昌大学神奇“药丸”:
全球有多少人口生存,那就有多少人口适用。
注: 胡春松大夫@南昌大学医院,2022年11月7日下午。
神奇“药丸”:融合显奇功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可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虚拟药丸(本人创新的神奇“药丸”)与现实治疗(真实药物与介入治疗)同样可以深度融合,将显著提高我国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重大慢病预防与治疗临床效果并改善生活质量。
注: 胡春松大夫@南昌大学医院,2022年11月6日上午。
神奇“药丸”:让人人健康受益
从本人参加“救命”工作开始,从未厌倦工作,总是以工作为乐趣。所以,除非有私事,本人几乎总是天天上班,从未有过怨言与不满。
在科研领域,我们可以follow前人和他人的工作成果。但如果我们能让他人follow自己的工作成果,内心就会很有成就感。能为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提供自己的“解决方案(solution)”或者新颖的想法(idea),心中就一定会充满快乐。
全球有80亿人口吗?可以说无论是70亿、80亿,还是90亿,大力推广普及本人在南昌大学创新的神奇“药丸”,就可以让全球每一个人的健康都受益。
注: 胡春松大夫@南昌大学医院,2022年11月2日下午。
--
Chunsong Hu, MD, PhD, Nanchang University, Jiangxi, China
Tel: (+86) 189 70816800 (mobile & wechat)
Email: cnhucs@ncu.edu.cn or cnhucs@163.com
https://orcid.org/0000-0002-0590-390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1: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