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力研发雾霾“吸器” 科学高效消除污染
南昌大学 胡春松
以“我国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为主题的第S33次香山科学会议学术讨论会近日在北京召开。关于大气污染的各类研究已经进行很多年了,我们平时应按照理论研究成果作好大气污染防控工作,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实际应用。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是,当重污染来临时和预警发布后,我们能对重污染做什么? 是束手无策,停工停课消极被动应对?还是依然如旧,任凭污染肆虐? 或者,听候老天爷的安排,等待气候变化,让雾霾自行散去或自由迁徙?若此,一大堆理论研究就成为华而不实的空谈,对实际雾霾天气毫无办法,对老百姓毫无用途可言。当重污染来临时和预警发布后,我们能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消除污染?这才是最为紧要和关键的东西。本人认为,此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应该是一个字:吸!要将污染物彻底干净地吸收!当然,不是大家用自己的口鼻肺吸,而是用我们应对雾霾天气研发的“吸器”。
本人已经提出,当前我国的空气污染状况根本原因是:“排而不吸、有排无吸”。因此,防控空气污染的基本原则(也是根本原则):做到“出”“入”平衡,即必须坚决做到有“排”必有“吸”,坚决贯彻“多排多吸,少排少吸,不排也吸”的防控污染原则。大力研发雾霾“吸器”,科学高效消除污染,是我们防控雾霾的当务之急。雾霾“吸器”就如战场上面对敌人时的保命自卫武器一样。因为,保护环境,就是珍惜生命。有了雾霾“吸器”,二十四小时运转,常吸常清, 常吸常新,我们才能真正打赢蓝天保卫战,才能真正享受到“蓝蓝的天”。百姓健康需要优良环境,健康中国需要优良环境。要让蓝天下的每一个生命都能远离污染,自由呼吸,心情舒畅。
--
作者简介:胡春松(笔名:地震、青春依旧),南昌大学在职博士(生),医生,诗人,江西省作家协会2017年新会员,有《博客中国》个人专栏,入驻中国诗歌网。作者是“春韵”(2013年)、“岭峰体”(2011年)、“五美”标准诗歌(2013年初)的命名者、提出者和建立者(见科学网博客);诗观:诗歌如药(2011年)。作者曾参加2016年“诗词中国”大赛,初选“种子作品”43首,作品已入选《人民网》(2013年)、《诗歌赣军》(2016年)和《2016江西诗歌年选》等,科学网个人博客访问量已逾192万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08: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