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宽容、开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yue

博文

NMT助力中国海洋生物学09 我们无鱼可吃了吗?

已有 1256 次阅读 2023-2-17 15:59 |个人分类:NMT联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1676599835313.png

23年2月17号星期五,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旭月谈的NMT技科篇。今天继续跟大家聊一聊海洋酸化以及由此给人类带来的困境。

1676600011446.png

我这位中关村大健康联盟的朋友对我昨天的“晨抱”不太满意,实际上我自己也不太满意。为什么呢?他最关心的是我们现在还能不能吃这些贝壳类海鲜,你跟我说了半天还是非损伤微测技术怎么样去做这些研究。那么今天我也是为我这位朋友,咱们就聊聊这个话题。

1676601294123.png

不过聊这个话题之前,咱们先回顾一下自从1785年瓦特发明蒸汽机,咱们人类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然后进入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大家都知道。左边实际上是个小电影,显示的是计算机模拟如果照着现在人类二氧化碳排放的速度和量,到2099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浓度分布,当然颜色越深浓度越高。

1676600950354.png

那咱们看看这里面和人类所经历的工业革命有哪些相关性。它是从1865年开始,计算机模拟了人类的生活生产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在地球上的累积,当然前面是根据研究,后边肯定是根据比如说有人类记录以来往前推、往后推,进行计算机的模拟,但是我看完以后还是印象深刻,也有点触目惊心。

1676601674079.png

比如说从开始这段时间逐步的增加,等到了越往后,特别是二十世纪以后,开始加速升高。这是1985年左右,大家看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二氧化碳排放量开始急剧增加,这个并不奇怪。

1676601867264.png

1676601294123.png


这是2036年,越往后越是一个指数增加的过程。然后到了2099年,那几乎是很可怕的景象。二氧化碳的升高必然导致海洋酸化,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所以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科技进步就像咱们中国文化所说的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宝剑有两个刃。所以西方的文明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社会的进步,但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苛刻一点来说,西方现在的财富是靠牺牲全人类的地球环境而获得。

1676605477995.png

现在言归正传,咱们知道气候环境变化集中在海洋酸化,但海洋酸化其实不是止于海洋酸化,因为它一旦酸化还导致暖化,就是海水变得暖了。海水变得暖了以后又会造成氧气含量减少,那么海洋里鱼类的生存环境就差了,就会造成鱼类的总体数量减少。

还有我看到一个小故事,就是说因为氧气的含量减少导致某种鱼类的天敌更容易找到它们。大家都知道北极在慢慢消失,现在很多捕鱼就得往北走,因为水温上升、氧气减少后,鱼自然就往冷的水域游,但是因为生存环境不好,鱼的数量越来越少。所以二氧化碳看似是一个因素,但是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的反应。最终导致的是鱼越来越少,所以鱼不够吃。这是我要跟我朋友说的第一个结论,鱼可能越来越不够吃。

第二是环境污染。这虽然不是咱们今天谈论的主题,但是大家都知道,而且沿海的污染相对是要更严重一些。为什么呢?人类生活的污水最后都排到海洋里去,而且污水都是结合湖泊等等,慢慢的不管通过地下还是地面上,都排到海洋里去。因此沿岸的、沿海的养殖实际上最先受到污染的影响,包括我在美国做的大龙虾研究,实际上发生软化和被侵蚀也是越靠近沿岸的越厉害。因为越沿岸,pH的影响越大;人类生活的污物越靠近海边越严重。还不算日本还要核排放到整个海洋里,未来对于海鲜的影响就不言而喻。说一点人为因素,比如说海产养殖增大密度,现在咱们吃的都是大棚里的;人为的还有抗生素的影响,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所以就是这种环境污染,包括人为造成的污染,导致有鱼不能吃。

因此结论稍微悲观一点,最后可能咱们无鱼可吃。因为要么数量减少,要么即使有咱们也不敢吃。

1676603504182.png

但是,是不是真正有这么悲观呢?我看那倒也未必。人类自从发展以来始终就是得以毒攻毒,科学、科技带来的问题恐怕还得靠科技来解决,尤其是咱们中国人现在从生活富裕到科技进步,特别是咱们的天人合一,注重环境跟人的互动,咱们的文化跟西方不一样。按照绿水青山理念,特别是NMT技术可以提供量化的指标,当咱们了解了这些变化,特别是可以量化的内容,那么就可以在机理了解清楚以后,制定适当的方案。

就拿日本核排放的事情,现在已经有单位跟我们洽谈合作,比如说有一些藻类或者浮游生物有富集核放射的作用,那么咱们就得未雨绸缪。还有就是我昨天参加了刘秘书长主持的NMT答疑直播,正好黄海水产所的边老师研究章鱼繁殖过程,据他讲章鱼现在还没实现人工繁殖,而自然界又比较困难。如果边老师正好听到我跟大家聊的这个话题,昨天我还有一点忘了跟您说,就是环境的变化,特别比如说污染等是否对章鱼的繁殖有影响,也值得边老师考虑。

总之,在这个方面我认为咱们中国,特别是咱们这一代人处在一个既是很好的历史时期,而且也有责任一起利用咱们所掌握的科技,不仅为咱们有鱼可吃做些工作,可能将来也能为人类环境等等大的事情做点咱们自己的贡献。

今天就聊到这里,再见!

视频讲解版本,请前往旭月谈微信公众号查看:点击这里跳转


关于作者

许越,非损伤微测技术发明人,活体功能组学创始人,科技成果转化实践者,国际科学合作倡导者,前美国航空航天局高级研究员,美国扬格公司(YoungerUSA,LLC)总裁,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中关村旭月非损伤微测技术产业联盟理事长,国际NMT联盟发起人兼主席。2001年创建美国扬格公司(YoungerUSA,LLC),2004年在国内研究生时期导师,中科院匡廷云院士、杨福愉院士和北京大学林克椿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感召下,于2005年辞去美国航空航天局高级研究员职位,回国创建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将美国MBL科学家Lionel Jaffe的振荡电极概念引入国内,在政府科技部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政策引领和创业初期资金支持下,带领旭月团队,与全国2000多位科研工作者一道,经过2001到2022,二十多年的不懈奋斗和专心钻研,锻造出了具有中国人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损伤微测技术(NMT)及其系列应用设备。在完成NMT在科研领域的商业化、产业化的进程中,帮助国内外学者将NMT成功应用到了中文核心文章146篇,SCI文章502篇,其中在顶级期刊,如CELL、NATURE、SCIENCE等文章19篇,总影响因子2123,NMT科研设备于2020年远销欧洲瑞士苏黎世大学,完成了从技术上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近十年来,逐步开启了NMT在医疗、健康、环境、食品、抗疫防疫、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等民生领域的成果转化进程,并取得可喜进展,因此2021年6月通过了科技部认定机构的国际领先水平评审,在此基础上2022年发起成立“国际NMT联盟”,将中国NMT团队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非损伤微测技术创新力量。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作者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旭月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5-1376688.html

上一篇:NMT助力中国海洋生物学08 “贝壳类海鲜还能吃吗?”
下一篇:NMT温故创新02 再谈时间钥匙-生命过程解码利器
收藏 IP: 114.253.24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