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2月31日
科网开博10年有余。当初比较勤奋,几乎每周都有博文。后来逐渐手懒,直至目前只能算月报了。每年也都有个年终总结的习惯,不觉间已逢年底最后一天,照例还应该写点什么。叫年终总结有点太老套了,估计自己看了这类题目都没兴趣点击。所以就暂且起个新题目:2023年报!
说起年报,大抵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团队发展状况,因为尚未退休,还很关心;二是个人现状,哈哈,不太要求进步,但还不会躺平,尤其身体健康啊,还得优先吧。
2023年年初举国结束疫情控制,大家几乎每个人都经过了一次洗礼,然后就是新春,人们开始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了。
企业合作。
我们团队以解决制造业技术创新与进步,解决企业卡脖子技术为己任、主责和主业。我们的专业方向是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如果不与企业结合,在实验室闭门造车,很难做出有意义的工作。所以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20余年院企战略性合作,或称院地合作。我们的目的就是力争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和企业车间里!
我们团队的研究方向分为2类,一是金属材料制备加工,二是金属零部件塑性成形新技术。
前者我们称为“流程工业成形”方向,包括金属材料合金设计、熔铸、大变形加工、成品加工成形,主要涉及高铜合金、锆合金、钛合金等等,最终产品主要是金属管、板、带、型、杆、线、丝材,属于金属材料一次加工,产品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优质基础原材料。服务行业主要为有色金属铜、铝、钛、镁和钢铁产业。战略性合作企业有3家以上,涉及国企和民企,均为国家制造业500强或世界制造业500强。与这些企业的合作最长已达到20余年,与每家都是5-10年以上合作规划。2023年有显示度的具体成果包括:
(1) 铜板带水平连铸技术提升项目通过验收及技术鉴定。通过改造连铸结晶器水冷系统、采用在线探伤检测及大数据处理技术、应用新型轧制工艺愈合裂纹和孔洞,控制后续精轧浪形和织构,基本解决了铜板带水平连铸冷隔、表面起皮、裂纹和孔洞、夹杂、边裂和板形等问题,成材率提高4%以上,解决了全行业的共性技术瓶颈。这对于企业降本增效,大幅度减少退货,为电子信息工业提供优质原材料具有重大意义。未来具有很大的提升和推广空间。
(2)铜管铸轧智能加工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企业改善产品品质、降本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利润做出了重要贡献。所研制的铜管连铸智能水冷系统已稳定运行15个月,连铸管坯超声在线检测及旋轧管坯在线检测成功试用,所开发数据库及大数据模型已为企业生产创造了价值,解决了结晶器设计缺陷和管坯表面再生杂质的顽疾,这也为未来实现全生产线智能生产建立了基本平台。与其他企业相比,合作企业主产品成本显著降低,质量最优,生产效率最高,具有明显的质量优势和价格优势,成为行业的神秘“Runlai模式”,企业一年达产满销,2年内进入了行业前三(其实也是国际行业前三)的位置。
(3)自主开发了机器学习方法创新合金研制。采用新方法为企业研制了三种高铜合金牌号,进行了“成分设计-熔铸制备工艺-大变形加工-成品杆线丝带材加工”全流程验证试验和生产小试,并实现了新合金“连铸连挤”短流程新生产工艺路线。与企业合作完成了SCR连铸连轧生产线低氧铜杆生产方法,为企业用普通设备和产线生产高档次合金产品开辟了新的路径。
我们团队的第二研究方向“金属零部件塑性成形新技术”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这个歌方向主要包括管材与板材零部件液压成形及高能率冲击液压成形。主要任务是为汽车、航空、航天、核电、新能源等产业解决关键零部件的成形技术创新。具有显示度的成果有:
(1)钛合金及不锈钢双极板成形新技术。不锈钢和钛合金双极板均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关键部件,厚度只有0.08-0.1mm,结构微小,精度要求极高,表面要求涂层,机械性能和使役稳定性要求高。前者不锈钢是当前主要材料,成形难度相对小一些。后者钛合金成形难度很大,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但我们的新技术可望解决这些问题。
(2)解决了一批国家工程需要的异形管件和板件。
国际合作与交流。
我们团队的第二优势,就是国际合作工作密切、实在,过去十年里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3年国际合作交流重新启动,基本恢复正常。3月份以来,我们开始走出去、请进来,多人次去国外合作单位访问交流,也将国外专家请进来合作。我们启动了与欧洲国家的铜质均热板技术合作、钛合金叶片板式楔横轧技术合作、板材冲击液压成形及新材料液压成形技术合作。团队连续两年获得了省级国际合作立项,也连续获得了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的项目支持和人才立项支持。团队成员多次出国参加学术会议,3人参加了ICTP大会。
当然,团队在论文发表、专利授权与申请、研究生培养、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有显著进步和发展。本年度毕业博士生3人,博士后出站2人。新进博士后3人,博士进事业编2人。
个人情况简述:
(1)年初开始,由以往团队总负责转变为主要负责学术。主要主持国家项目2项。平时工作主要关注团队学术发展、企业合作及国际合作沟通,博士生和青年科研人员培养。
(2)完成某铜企首席科学家5年合作协议,继续保留外部董事和项目合作。继续开展与其他两大铜企持续合作。走访浙、苏、赣、豫、鄂、皖、晋、鲁、粤、辽头部铜企,扩大铜产业合作。
(3)多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5月份参加韩国举办的东亚地区国际微成形技术与亚太塑性力学会议,做大会第一个主旨报告;作为两个国际学术组织的执委,参加6月份的瑞典IDDRG2023及波兰NUMIFORM2023国际学术大会和工作会议,并做邀请报告。参加9月法国举行的ICTP国际塑性加工大会,做Keynote报告。6月瑞士召开Numisheet/FTF Technical Meeting发表Keynote lecture (同事代讲)。
(4)多次参加国内举办学术会议和行业技术交流会议。具体包括3月份昆山的第9届全国锻造技术交流会作大会报告;4月份烟台举办的全国铜业峰会大会报告;9月重庆2023国际先进材料精密成形大会铜主题论坛邀请报告;参加南京举办的江苏省产业技术对接会做技术报告;10月温州举办的中国新材料产业高峰论坛铜合金分论坛邀请报告;10月份参加武汉举办的全国塑性工程学会学术大会(全球华人塑性加工技术研讨会),再次被当选学会理事及常务理事,并获得学会突出贡献奖;11月份参加苏州举办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企业合作技术交流会,做1小时讲座。
以上为本年度主要工作和学术活动。
与往昔挥手,放眼迎接未来!
2023年再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