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ft2000 三农相关政策议题

博文

郑风田:杀马特为何会出现?

已有 3626 次阅读 2014-5-27 14:27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杀马特”是从英文单词“smart”音译而来但含义却完全相反,因为英文“smart”是聪明、时尚、灵巧之意,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刚上任时还把自己的外交定位为SMART外交,意为巧外交之含义。遗憾的是翻译成中文语景的“杀马特”却有逐步被妖魔化之趋势,与“脑残”、粗俗等挂钩,实乃应警惕。与“屌丝”等中产阶级自嘲语不同,“杀马特”似乎已演变成廉价俗气的代名词和侮辱性称呼,其时尚、前卫并不被认可,而是频遭反感、嘲讽。

杀马特主要描述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20岁上下,在大城市做理发师、保安、快递员或服务员等工作,留着卷发、爆炸头等夸张的发型、穿着雷人的服饰、还配着惊悚的化妆,同时染上夸张的颜色或抹上发蜡。杀马特被强制界定为二代农民工群体努力向城市文明靠拢的不靠谱做法,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更是对这个群体进行定性,称他们为“亚文化”,在中国城市边缘的尴尬生活群体,由于“集体疏离感”,导致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其实这样的解读实乃大误。

原因很简单,喜欢新奇我们大家都有,在年青时都有过这样那么的冲动和不靠谱的行为,大家是没有资格嘲笑他们的。过去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外来的东西都很新奇,我们大家都在学习,在模仿,在山寨。影视业在山寨着好莱坞,中关村在山寨着硅谷,时装界在山寨着巴黎、纽约、米兰,开发商们在山寨着欧美风情。山寨的另外一个层面的含义是进步、好奇和偿试,这是人类的天性。也只有先山寨,然后才能在模仿中创新。

理发店里的新生代农民工,出于职业的跟进,也会追逐欧美日等“发界”潮流,日式、美式的够酷够帅造型自然成了他们的山寨对象。到过欧美日等国观光者,都会在街头巷尾目睹诸多奇装怪头,那是年轻人的释放,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想当年美国的哥特文化和日本的涩谷女孩曾象病毒一样流行。杀马特的扩散路径其实很简单。新生代农民工到城市打工,可供他们选择的职业不外乎:建筑工地、餐饮服务、理发、保安、快递等辛苦工作。而在所有这些为数不多的可供选择的职业中,理发店应该是对技能要求相对较好,也易于接受国外流行时尚的地方。理发店里国外同行的各种发式造型模式自然会引起刚进城年轻人的追逐模仿。而同他们一起出来工作的同乡,看到这样刺激的造型,自然要去效仿,于是乎,杀马特就从理发店进而传播到各行各业。

用不着去嘲笑杀马特们,更不应妖魔化这个群体。其实任何国家的年青人都是一样的热爱新奇,无论城乡,无论国内外。任何国度对外来的新移民留下的大部分工作都应该是辛苦而赚钱少的行业。更要紧的是,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去给他们加强培训的机会,让这个群体能够有上升的空间,能够成为城市提升服务水平与技能的有生力量。美国哈佛大学GLAZER教授专门研究城市经济,他认为未来城市的竞争其实是技能的竞争,一个城市拥有的技能越多,其竞争力也越大。如何提升城市居民的技能是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加强对外来新移民的技能培训不仅仅对新移民有利,更是城市未来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径之一。从这个角度讲,对于这个城镇新移民群体,要宽容,要吸纳,要让他们更快的融入,而不是冷嘲热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07-798063.html

上一篇:郑风田:为何不能强制流转农民的地?
下一篇:郑风田:农村土地流转的三条红线
收藏 IP: 222.129.51.*| 热度|

5 刘洋 武夷山 曹聪 陈学雷 fumingx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6: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