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博主最近提到自己得了过敏性鼻炎难受的要跳楼,从帖子中能看得出病人的苦恼,他的这个疾病严重到了要跳楼,为了挽救这个人才,我来谈谈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我估计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能够达到5%,相比于斑秃(1%)和牛皮癣(0.5%)高出了许多,应该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人类大约有大大小小18000种疾病,而其中的疑难杂症(就是没有办法治愈的疾病)可能有1000多种,而其中按人数来算120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占疑难杂症疾病总人数的90%以上。应该说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人类目前最重要的疑难杂症,急需从根本上了解并找到治疗方法。
我的帖子里有关于自身免疫疾病的详细描述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3543-619425.html。
实质上所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都大同小异,那就是免疫系统错误的持续攻击病人的部分器官导致这些器官常年的炎症反应。至于免疫系统为什么攻击这些特定的器官?主要的原因是免疫系统把这些目标器官视为外来物(有可能是致病微生物,污染等),而且持续的炎症反应下,这些外来物没有并清除,所以免疫系统总有一个目标存在。比如,鼻粘膜的炎症持续存在就是鼻炎,咽喉的严重持续存在就是咽炎,毛囊被免疫系统攻击后就完全脱落造成斑秃。诸如此类,牛皮癣,湿疹,神经性皮炎等都是自身免疫性皮肤病。而关节炎,红斑狼疮,多发硬化症等等都是非常重要和厉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基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通路是免疫系统的攻击所在,所以目前,自身免疫病的常用治疗方法是利用糖皮质激素或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来缓解因免疫系统攻击组织所造成的炎症反应和抑制免疫系统的作用。然而,这些方法都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出现严重的感染、骨髓抑制等,而且只能减缓病情的发展,而非根治疾病。
之所以抑制免疫是无法根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因是免疫系统不可能永远不抑制,只要存在免疫系统认为的外来物,那么这种持续攻击就不会停止,处方免疫系统缺陷或崩溃,那将是人的归宿——死亡。
显然,自身免疫疾病是一个复杂疾病,杜立智似乎正好是研究复杂科学的不确定性问题,他的过敏性鼻炎(应该是慢性鼻炎)正好可以检验他对复杂科学研究的效果。就我来说,我认为复杂科学研究的根本就是不要钻牛角尖,当人无法处理复杂机制时,自然提高到更高层级来处理就能够找到解决办法(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3543-1007013.html)。
假设,把病人看作一部汽车,当其节气门发生故障时,把车来到4S店,技工的处理很简单,清洗节气门或更换节气门,因为一般节气门的问题就是脏东西堵住了它,修理它很少需要更换新的节气门,只需要用一点化学物质把堵在门口的脏东西清理了,汽车发动机就会正常了,整个汽车也正常了。如果按照这一简单思路来治疗病人的鼻炎,我认为同样达到治愈效果。从汽车的假想中,我们同样可以给出治疗病人慢性鼻炎的方法——清理鼻炎附近的被免疫系统认为外来物的组织或细胞。当然这种清理不可能有目标的识别到每一个细胞,只能大概其的清除大部分炎症细胞,要彻底且快速,这其中免不了把正常细胞也清除和损毁。但是人体是一个自组织的系统,当细胞丢失时,身体会自动再生新的健康的细胞。
比如,在鼻炎部位有10%的免疫系统不认可的坏细胞,人为清理的时候会将包含这些坏细胞的全部的细胞组织清除,也就是把90%的好细胞也清除出去,但是人体组织能够在短时间内把这100%细胞以健康年轻的好细胞补充到位。虽然遭受了痛苦(清除了很多好细胞),但是达到了治愈的效果。
慢性鼻炎为什么难治,正是因为所有的人都不敢尝试把那些90%的好细胞作为牺牲而去清除包含坏细胞的整个一片组织,只相信和愿意尝试用激素来抑制免疫的方法。
我这简单方法实质上给出了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思路,即把被免疫系统认为外来物的细胞全部清除,因为人体会自动再生,所以可以不惜牺牲很多健康细胞为代价,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免疫系统的异常行为。相反被大家所接受的抑制免疫是一种指标不治本的烂手段。
鉴于我引用了某博主的姓名和博客文章,该博主很不高兴的给我发信指责我的做法,我虽然不理解并坚持我引用公开发表的博文是我的权利之外,我还是删除了这位博主的姓名。我希望这位博主生活的阳光一些。
该博主给我的信息:尊敬的刘总经理,我非常不喜欢和忌讳别人的博文以我的名字为主题。刘总经理应该是大人物,应该是一个高傲和自重的人,你上次有一篇提×××我没有理睬。希望你删除我名字的一切博文,且不要再渲染。至于鼻炎,你治不治无所谓。
我也做了回复:我不理解你是什么心态,我的博文提到你的名字只是一个代称,既没有贬义,也没有褒义,在博客中引用别人的名字和博客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因为你的博文本身就是公开。所以,我引用你的博文,提到你的名字完全是我的权利。如果你觉得不合适,可以提出来,不用上纲上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3: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