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huangshu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shuangshuang

博文

我爱听报告

已有 2634 次阅读 2012-4-5 21:2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育, 报告

 
我是爱听报告的,而且还可以加一个程度词,那是很爱听报告的。
一个好的报告可以给人传达的信息量是相对丰富的。
一个好的报告也是可以给人带来很多思考的,启迪人心智。
一个好的报告往往在不经意间就给你很多成长的,进步的喜悦和快乐。
今天晚上听了一个报告很好的,报告的题目叫《与青春作伴、与研究同行》
提到几个事情,思考几个问题,印象很深:
1)市场经济,市场往往可以引导科研的走向?
疑问:是科技引领市场(时尚),还是市场引领科技呢?互为影响,互为因果吧。
报告中举了一个法国数学的例子:在法国,中学数学教师工作待遇和大学教授待遇基本相当,高中数学教师选拔是从全国考试前200名学生中选取,超过前200名的学生是没有资格当中学数学老师的。于是乎,大学数学系的学生,在大三、大四(这是我们都在忙着找工作,无心学习时)法国学生却在认真学习,知识巩固也是最扎实的。
在中国,可以说市场引领科研吧(当然可以不是)
如果说现在本科生没有工作压力,其会努力学习,不这么懒散,打打游戏,上上网吗??(难度貌似很大)
2)学术不端,每年国外期刊因学术不端撤稿,中国稿件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常有为一稿多投,抄袭,伪造数据,学术造价等等)。
疑问:在中国大学中,谁来普及学术道德观念?这种观念在什么时期普及,本科、研究生?以什么样的形式来普及?
现阶段貌似是:实战普及比较多,好像可以形容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科研中学习科研”,不管三七二一,投出去,编辑、审稿专家(同行评议)成为学术不端的监督者,作者自身的反省,或者说是慎独之精神,自我约束之品质很少触及。
就拿自己说吧,一稿多投的概念界定,是很少有人系统讲述的,现阶段只是有个模糊的概念,就是一篇稿子不能同时投向两个及其以上期刊,即使其审稿周期比较长,这种遵守也是无条件的。至于还有什么情况并不是很清楚。
关于学术道德的成体系的知识,还多是在外教的课上普及的。(PS:回想起来当时我们的外籍老师,真是认真,一个学术不断行为,往往讲两个课时,但是体系好像还是没有建立,多零零散散,多有点在天上飘的感觉,不过现在对于研究工作和思考科研问题还是有相当大意义的,这也就是我想问的,如果学术道德要普及,到底是什么时间普及,是开始科研进行就普及呢,还是做了一些研究,在研究中期普及呢?还有谁来普及,是导师呢,还是自学成才呢?或者是都来看科学网,这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扯得有点远)
3)责任心太重要的了。
责任心就是认真,责任心就是任何事情能够出色完成的保证。
没有责任心,那真的很可怕。
随着社会发展,没有责任心的人生活空间会越来越小,至少在科学共同体中应该是这样。
这是今天报告的第三点体会。
最近的学校报告比较多,明天晚上报告的题目是《我国60年来历史教育的价值取向》
似乎前面说市场引领科研,有点问题,应该是价值取向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2518-555775.html

上一篇:微博:不诽谤,不造谣,言之凿凿
下一篇:读一篇散文有感
收藏 IP: 61.185.19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6: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