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新专利报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ixiangfeixian 中美欧日韩五局及PCT专利数据统计分析报告 陈立新 Tel13592308169 QQ86065045

博文

2022年主要国家在欧专利权的领域分布情况——美国全面领先,德日中法韩次之

已有 729 次阅读 2023-12-6 09:58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陈立新 张琳 黄颖:中美欧日韩五局专利报告3608.docx

█武汉大学科教管理与评价研究中心 陈立新 张琳 黄颖

第三部分 2022年欧洲专利统计分析报告

25 世界主要国家在欧获得专利的技术领域竞争情况

25.1 主要国家在欧获得专利的领域分布情况

上文从专利发明人的所属国家分析了各国专利的技术领域分布状况,而从专利权利人的所属国家来看,所得结论大致相同,但有一些差异。

从权利人的国家来看,美国获得的专利最多,因此在数量上美国领先的技术领域也最多。在50个技术领域中,美国有34个技术领域的专利权数量列第1名,有11个领域列第2名,有3个领域列第3名,有48个领域均排在前3名。

德国有7个技术领域的专利权数量列第1名,有19个领域排在第2名,有11个领域排在第3名,有38个领域排在前3名。

日本有5个技术领域的专利权数量列第1名,有10个领域列第2名,有21个领域列第3名,有36个领域排在前3名。

表25.1-1 2022年主要国家获得的专利在各技术领域的分布(按权利人统计)


技术领域

美国

德国

日本

中国

法国

韩国

1

农业与食品

523

349

220

132

122

52

2

生活与运动用品

709

551

198

146

220

182

3

医学诊断与外科

1385

303

288

89

142

121

4

医疗与护理

1631

495

359

103

204

71

5

药品与化妆品

1371

290

252

263

225

105

6

分离与混合加工

798

635

351

68

236

108

7

金属成型加工

693

926

622

101

164

78

8

非金属成型加工

764

724

598

51

238

70

9

一般车辆

636

1339

1214

195

644

166

10

铁路船舶与航空

619

310

102

69

270

23

11

包装与储运

559

560

277

55

144

24

12

材料化学与纳米

490

382

553

84

184

128

13

化工

561

356

311

39

152

107

14

有机化学

767

322

204

156

100

125

15

有机高分子

554

381

584

39

161

169

16

生物化学

590

140

129

50

75

48

17

纺织与印刷

337

397

544

57

97

119

18

建筑与采矿

515

745

193

72

266

49

19

发动机与泵

926

603

376

85

273

87

20

一般机械与武器

694

885

482

91

362

76

21

制冷制热与照明

509

513

456

205

206

299

22

物理测量

690

581

360

105

247

65

23

材料测试

670

358

374

54

169

63

24

光电测量与核物理

512

440

275

130

223

124

25

光学与摄影

459

252

711

185

149

237

26

物理信号与控制

523

583

407

116

109

50

27

显示展示与声学

253

113

149

118

48

124

28

计算机核心部件

562

51

73

140

52

33

29

计算机一般部件

613

60

124

146

48

160

30

计算机接口

356

69

170

133

47

252

31

计算机安全

375

101

76

54

55

42

32

数据库与信息检索

166

30

21

41

18

13

33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51

42

45

26

22

26

34

计算机辅助设计

37

8

7

2

15

2

35

人工智能

93

31

21

21

7

14

36

数据与图像识别

205

117

95

73

77

49

37

图像处理

211

91

144

55

60

52

38

管理系统与电商

174

45

37

27

40

29

39

电气元件与电路

852

771

789

318

267

243

40

发电与输变电

469

580

501

203

212

173

41

电池

107

121

270

158

64

252

42

半导体制造

146

45

129

37

65

20

43

半导体元器件

278

131

269

96

124

283

44

半导体集成电路

75

8

90

61

48

161

45

通信传输系统

450

98

177

224

78

211

46

数字信息传输

478

41

117

436

40

281

47

数据交换网络

437

115

71

309

97

45

48

网络协议

535

174

86

208

105

77

49

无线通信网络

849

127

392

1210

136

537

50

广播电视与电话

575

85

463

250

103

262

注:本表数据仅统计了第一权利人的所属国家的专利技术领域分布。中国的专利数量暂未包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专利数据。

图25.1-1 2022年主要国家的专利发明在各技术领域的分布(按权利人统计)

中国有1个技术领域的专利权数量列第1名,有6个技术领域排在第2名,有4个领域排在第3名,有11个领域排在前3名。

韩国有2个技术领域的专利权数量列第1名,有3个技术领域排在第2名,有5个领域排在第3名,有10个领域排在前3名。

法国有1个技术领域排在第2名,有5个领域排在第3名,有6个领域排在前3名。另外,瑞士有1个技术领域排在第3名,意大利有1个技术领域排在第3名。

表25.1-2 2022年各国在50个技术领域的排名汇总(按权利人统计)


国家

第1名

第2名

第3名

其他名次

1

美国

34

11

3

2

2

德国

8

19

11

12

3

日本

5

10

21

14

4

中国

1

6

4

39

5

法国

0

1

5

44

6

韩国

2

3

5

40

7

意大利

0

0

1

49

8

瑞士

0

0

1

49

从专利权利人的国家来看,美国在大部分技术领域上都是第1名,美国是专利权数量的第1梯队。日本和德国在绝大部分技术领域中占据了前3名的位置,是专利权数量的第2梯队。韩国、中国、法国在部分技术领域中占据了前3名的位置,但是在大部分技术领域中不在前3名之内,是专利权数量的第3梯队。意大利、瑞士在个别技术领域中占据了前3名的位置,是专利权数量的第4梯队。

总之,按照专利权利人统计,美国、日本、韩国获得的专利比其发明的专利更多一些,某些技术领域的专利权数量有所增加,因此在这些领域的竞争力有所增强。而中国、法国和德国正好相反,获得的专利比其发明的专利更少一些,某些技术领域的专利权数量有所减少。

上述现象表明美国、日本、韩国可能在海外建有研发中心,或者雇佣外国人从事研发,或者在国外出资赞助甚至购买发明,使得该国家的企业或个人获得的专利数量超过了其本国人发明的专利数量。而中国、法国和德国发明人(或者是居住在中国和德国的发明人,或者是外企员工)做出的技术发明被让渡或转让给其他国家的企业或个人,从而中国、法国和德国获得的专利数量减少。

总体来看,虽然各国获得的专利数量与发明的数量存在一些变动,但是各国在各个技术领域的优势和劣势等整体趋势并没有发生比较大的改变。

致谢

感谢大连理工大学刘则渊教授、河南师范大学梁立明教授、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武夷山研究员对本报告的支持与帮助。同时,向以不同形式对本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专家学者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1765-1412652.html

上一篇:2022年法国在欧专利发明的技术领域分布状况与竞争态势——法国在交通、半导体、计算机等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下一篇:2022年美国在欧专利权的领域分布与竞争情况——美国竞争力最强
收藏 IP: 61.158.18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3 14: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