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新专利报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ixiangfeixian 中美欧日韩五局及PCT专利数据统计分析报告 陈立新 Tel13592308169 QQ86065045

博文

2020年日本在华专利状况——光学、汽车、半导体、电气技术较强,计算机、通信技术较弱,轮胎、打印技术居垄断地位

已有 3621 次阅读 2021-1-11 22:09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陈立新 张琳 黄颖:中美欧日韩五局专利报告1477.docx 武汉大学科教管理与评价研究中心

第一部分 2020年中国国家发明专利统计分析报告

6 中国国内专利及世界主要国家在华专利的技术领域分布状况

6.2 日本在华专利的技术领域状况

从专利权人的国家来看,自然是中国的专利数量最多,但是日本、美国、德国、韩国在华也获得了大量的专利。2020年,日本在华获得了28953项专利,占中国局的份额为5%,比上一年减少4%

 

6.2-1  日本在华专利20强机构(按专利权人统计)


机构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增长率

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1127

1110

933

1172

1271

1000

2%

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894

1060

1411

1203

1286

1151

-16%

3

佳能株式会社

847

942

833

914

1116

1252

-10%

4

索尼公司

778

966

813

895

1009

565

-19%

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673

624

529

720

832

109

8%

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662

680

688

683

721

730

-3%

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616

563

425

548

606

662

9%

8

发那科株式会社

565

578

339

209

193

145

-2%

9

株式会社电装

446

416

399

421

288

353

7%

1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430

400

374

342

386

299

8%

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424

402

375

382

699

594

5%

12

夏普株式会社

403

428

387

476

614

734

-6%

13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278

260

215

210

242

153

7%

14

株式会社东芝

260

317

275

330

568

742

-18%

1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253

182

74

68

73

23

39%

1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239

432

537

437

499

162

-45%

1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229

362

307

322

309

163

-37%

1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228

218

191

211

357

291

5%

19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216

185

188

211

204

177

17%

2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212

175

177

193

288

269

21%

注:本表数据按照第一权利人统计,增长率指2019-2020年的增长率(%)。

 

图片.png

6.2-1  日本在华专利20强的专利增长状况

 

日本在华专利最多的机构是三菱电机、丰田、佳能、索尼、松下、爱普生、本田、发那科。这些机构主要是汽车和电子企业。

 

6.2-2  2020年日本在华专利的技术小类(IPC4)分布


IPC

小类

2020

占比

1

H01L

半导体器件

2117

12.3%

2

H04N

图像通信

1713

12.8%

3

G02B

光学元件、系统或仪器

1285

18.0%

4

G06F

数据处理

1034

2.3%

5

H01M

电池

1017

10.5%

6

H05K

印刷电路

930

17.6%

7

C08L

高分子化合物

845

11.0%

8

B41J

打字机

785

44.6%

9

B32B

层状产品

778

24.6%

10

H01R

集电器

669

15.9%

11

G03G

电记录术或电照相

663

78.5%

12

H02K

电机

657

17.0%

13

B29C

塑料成型

593

10.7%

14

B60R

车辆的特殊配件或部件

573

20.2%

15

G01N

测试或分析材料

562

3.0%

16

A61B

医学诊断

554

7.9%

17

H04W

无线通信

541

3.2%

18

C08K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制备配料

533

9.6%

19

G02F

用于控制光的器件或装置

528

14.5%

20

C23C

金属材料的镀覆

474

11.1%

21

C08J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加工

469

12.0%

22

C22C

合金

468

8.7%

23

C08G

醛或酮的缩聚物

467

8.4%

24

H02M

变电

449

11.9%

25

H01F

磁体或变压器

436

19.4%

26

G03B

摄影

420

29.8%

27

H04L

数字信息传输

418

1.5%

28

F16H

传动装置

402

18.0%

29

C09J

黏合剂

399

18.4%

30

G03F

图纹面的照相制版工艺

384

25.7%

30

C08F

碳碳不饱和键高分子

384

9.3%

32

B60C

车用轮胎

379

44.1%

33

B23K

焊接及热切割

372

8.3%

34

B62D

机动车

371

14.3%

35

G05B

一般控制系统

366

6.2%

36

H01B

电缆或绝缘体

357

17.3%

37

C09D

涂料

350

7.9%

38

B60K

车辆动力装置布置或安装

336

20.1%

39

F25B

制冷机

331

16.5%

40

B66B

升降机或自动扶梯

330

22.3%

41

A61K

医用或梳妆用的配制品

327

2.4%

42

C09K

荧光液晶等材料

306

6.3%

42

F24F

空气调节

306

6.6%

44

H05B

电热

300

15.4%

45

H02P

电动机或发电机控制调节

292

14.1%

46

G01R

电磁测量

281

3.7%

47

B60W

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系统

279

12.8%

48

G06T

图像处理

277

2.9%

49

G01B

长度角度面积的计量

276

5.4%

50

F02D

燃烧发动机的控制

274

22.3%

51

H02J

供电和蓄电

264

4.0%

52

F16C

263

20.2%

53

B25J

机器人操纵器

258

7.8%

54

B01D

分离

248

3.5%

55

B65D

贮存或运输的容器

247

9.0%

56

B65H

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242

11.8%

57

F02M

发动机可燃物的供给

241

20.2%

58

H04B

通信传输

233

3.5%

59

C21D

金属热处理设备

223

9.1%

60

F16K

阀或龙头

220

10.4%

61

H01G

电容器

211

14.3%

62

G06K

数据识别

206

1.6%

63

F01N

发动机的排气装置

204

19.0%

64

F16D

传送旋转运动的联轴器

203

14.4%

65

G09G

显示控制的装置或电路

201

6.3%

65

A61F

血管内的滤器或支架

201

9.9%

67

B60L

电动车辆动力装置

199

7.0%

68

B22F

金属粉末的加工

192

8.6%

68

G08G

交通控制系统

192

7.1%

70

C07C

无环或碳环化合物

185

3.1%

70

F02B

活塞式内燃机

185

19.5%

70

G09F

显示或广告

185

10.1%

73

E02F

挖掘或疏浚

184

25.0%

74

B65G

运输或贮存装置

181

4.0%

74

A61P

化合物或药物制剂

181

1.5%

74

H02G

内燃发动机装置

181

7.9%

77

F16F

弹簧或减震器

179

10.4%

78

F04C

旋转活塞的液体变容机械

174

23.6%

79

B23B

车削或镗削

166

12.4%

80

C07D

杂环化合物

165

2.3%

81

F04D

非变容式泵

164

8.7%

82

H03H

阻抗网络或谐振电路

162

31.3%

83

B23Q

机床

161

5.3%

84

B01J

颗粒化催化和胶体

157

1.8%

85

G11B

相对运动的信息存储

155

30.5%

86

C03C

玻璃或釉的化学成分

154

10.9%

87

H01Q

天线

153

5.1%

88

F21V

照明装置

152

6.0%

88

H04R

扬声器

152

6.2%

90

B60N

车辆座椅或乘用设备

150

16.9%

90

F04B

液体变容式机械或泵

150

10.7%

90

F21Y

光源的构成

150

9.8%

90

H01H

电开关或继电器

150

7.8%

94

A61M

医用注射或抽取器械

148

5.5%

95

F16J

活塞或缸

141

22.2%

96

B60T

车辆制动控制

137

12.0%

96

B21D

金属型材的冲压

137

5.2%

98

H01J

放电管或放电灯

136

14.6%

99

G01C

测量距离、水准或者方位

135

3.6%

100

B24B

磨削或抛光

134

4.4%

注:本表数据按第一权利人统计,占比指其占2020年中国局专利某一技术类别的份额。

 

图片.png

6.2-2  2020年日本在华专利前30个技术小类(IPC4)的数量分布

 

日本在华专利数量较多的技术小类包括:半导体器件、图像通信、光学元件、系统或仪器、数据处理、电池、印刷电路、高分子化合物。这些小类的专利数量均超过800项,其中半导体器件类专利超过2000项,图像通信、光学元件类专利均超过1000项。另外,份额相对较高的技术小类包括:电记录术或电照相、打字机、车用轮胎、阻抗网络或谐振电路、相对运动的信息存储。其中,日本的在华车用轮胎专利高达379项,占中国局专利的44%,而国内专利仅为210项,可见日本在轮胎技术上居垄断地位,具有碾压我国的技术实力。同样,日本在打印机上也处于技术垄断地位。

 

6.2-3  日本在华专利的技术领域状况(按专利权人统计)


技术领域

2020

2019

2018

增长率

占比

1

农业和食品

350

285

311

23%

7%

2

生活和运动用品

589

506

432

16%

4%

3

医学诊断与外科

554

687

731

-19%

4%

4

医学治疗和护理

604

523

408

15%

7%

5

药物和家庭日用化学品

330

288

322

15%

4%

6

分离和混合加工作业

710

690

662

3%

7%

7

成型加工作业

3122

3005

2543

4%

31%

8

一般车辆

2635

2740

2722

-4%

40%

9

铁路、船舶和飞行器

132

118

133

12%

6%

10

包装和储运

1131

1189

894

-5%

36%

11

材料化学与纳米

1656

1644

1710

1%

8%

12

化工

1217

1053

1083

16%

13%

13

有机化学

407

489

472

-17%

6%

14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1625

1388

1436

17%

18%

15

生物化学

174

158

205

10%

7%

16

纺织、造纸和印刷

1403

1287

1099

9%

19%

17

建筑和采矿

481

361

391

33%

2%

18

发动机和泵

1489

1594

1406

-7%

70%

19

一般机械和武器

1651

1774

1477

-7%

16%

20

照明与制冷制热

1174

1004

758

17%

12%

21

物理测量

992

842

725

18%

8%

22

材料测试

562

556

540

1%

12%

23

光电辐射测量与核物理

485

477

447

2%

3%

24

光学和摄影

2862

3184

2753

-10%

51%

25

物理信号和控制

923

833

718

11%

6%

26

显示展示用品和声学

534

596

458

-10%

9%

27

计算机接口

664

711

781

-7%

7%

28

控制器和运算器(CPU

46

54

95

-15%

0%

29

计算机一般零部件

245

221

261

11%

1%

30

计算机模式体系架构

30

30

31

0%

0%

31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

114

184

262

-38%

1%

32

计算机安全

72

86

101

-16%

0%

33

数据识别

206

261

250

-21%

1%

34

图像处理

277

279

338

-1%

1%

35

电子商务和管理系统

129

112

131

15%

1%

36

信息存储

218

295

221

-26%

2%

37

电气元件和结构部件

2804

2716

2278

3%

11%

38

半导体制造

976

1107

1114

-12%

8%

39

半导体零配件

333

442

460

-25%

2%

40

半导体元件

917

982

993

-7%

6%

41

半导体组件与集成电路

847

996

957

-15%

5%

42

电池

1017

1078

1110

-6%

4%

43

发电和输变电

1829

1889

1723

-3%

6%

44

基本电子电路

356

325

388

10%

2%

45

电热与等离子体

341

276

367

24%

5%

46

通信传输系统

233

216

208

8%

1%

47

数字信息传输

202

205

209

-1%

0%

48

数据交换网络

131

117

155

12%

0%

49

数据传输控制协议

70

63

84

11%

0%

50

数据传输控制程序

88

73

77

21%

1%

51

图像通信

1713

1879

2007

-9%

24%

52

无线通信网络

565

690

598

-18%

4%

53

无线通信业务

140

100

69

40%

1%

54

广播和电话

293

266

250

10%

15%

注:本表数据仅统计了第一权利人的所属国家的专利技术领域分布。增长率指2019-2020年的增长率(%),占比指其占2020年中国局专利某一领域的份额。

 

2020年,日本在华专利最多的技术领域是:成型加工作业、光学和摄影、电气元件和结构部件、一般车辆、发电和输变电、图像通信、材料化学与纳米、一般机械和武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发动机和泵、纺织造纸和印刷、化工、照明与制冷制热、包装和储运、电池。这些领域的专利数量均超过1000项。

日本最具优势的领域是:光学和摄影、一般车辆、电热与等离子体、半导体零配件、半导体制造、电气元件和结构部件、图像通信、发动机和泵、半导体组件与集成电路、基本电子电路、纺织造纸和印刷、一般机械和武器、电池、半导体元件、信息存储。这些领域的专利占中国局专利份额为21%10%

日本相对劣势的技术领域包括:计算机模式体系架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控制器和运算器(CPU)、数据传输控制协议。这些领域的专利占中国局专利份额不足1%。可见,日本的在华专利主要分布在光学、汽车、半导体、电气技术方面,而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方面相对弱一些。


图片.png

6.2-3  日本在华专利在54个技术领域中的增长



图片.png

6.2-4  2020年日本获得的中国专利在54个技术领域中的份额

 

致谢

感谢河南师范大学梁立明教授、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武夷山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丁堃教授对本报告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同时,向以不同形式对本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专家学者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1765-1266772.html

上一篇:2020年国内专利的技术领域发展态势——正从传统加工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
下一篇:2020年美国在华专利状况——半导体、医药、计算机较强,农业、建筑采矿、原材料较弱,喷气推进、汽轮机、血管支架有垄断优势
收藏 IP: 153.0.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3 0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