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新专利报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ixiangfeixian 中美欧日韩五局及PCT专利数据统计分析报告 陈立新 Tel13592308169 QQ86065045

博文

2018年安徽省的专利领域竞争——传统领域有优势

已有 2526 次阅读 2019-12-19 12:34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2018年中国、美国与欧洲发明专利统计分析报告博客版197.docx

2018年中国、美国、欧洲发明专利统计分析报告(附录第一部分)

中美欧日韩五局专利数据统计分析小组

附录第一部分  2018年中国发明专利部分省市区的统计报告

附录7 安徽省国家发明专利统计分析报告

附录7.4 安徽省在部分技术领域的专利竞争态势

1个技术领域是农业和食品,主要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渔猎,以及与食品制作有关的技术发明。该领域专利最多的是国内的几家农业大学。

安徽省在该领域处于劣势,获得了707项专利,占该领域的4.85%。安徽省机构的专利数量比较分散,有301家机构获得了专利,前10强集中了19%的专利,没有形成专利实力较强的公司和企业。并且安徽省前10强中绝大部分为高校和科研院所,是该领域专利研发的核心力量。其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了相对较多的专利,占安徽省该领域专利的6%,居全省第1名。

附表7.4-1  农业和食品领域的专利数量对比


总体前十机构

数量

安徽省前十机构

数量

1

中国农业大学

117

安徽农业大学

45

2

浙江大学

97

芜湖市滨江4050早餐工程有限公司

24

3

华南农业大学

77

安徽科技学院

12

4

福建农林大学

76

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10

5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72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9

6

华中农业大学

70

合肥工业大学

9

7

山东农业大学

70

安徽盛昌生物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8

8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66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8

9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63

滁州学院

7

10

南京农业大学

62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6

2个技术领域是分离和混合加工作业,主要涉及蒸馏、乳化、催化、破碎和分选技术。专利最多的是国内的公司、科研院所和几所高校。这说明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在加工作业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

安徽省在该领域处于劣势,获得了984项专利,占该领域的4.76%。安徽省机构的专利数量比较分散,有470家机构获得了专利,前10强集中了15%的专利,没有形成专利实力较强的公司和企业。并且安徽省前10强中大部分为高校,可见高校是该领域专利研发的核心力量。其中,安徽工业大学获得了相对较多的专利,占安徽省该领域专利的3%,居全省第1名。

附表7.4-2  分离和混合加工作业领域的专利数量对比


总体前十机构

数量

安徽省前十机构

数量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889

安徽工业大学

32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137

安徽理工大学

24

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3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

4

浙江大学

121

合肥工业大学

19

5

江苏大学

120

合肥学院

14

6

昆明理工大学

85

安徽省广德县华林造漆厂

10

7

中南大学

83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公司

10

8

华南理工大学

81

安徽师范大学

9

9

天津大学

79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9

10

大连理工大学

66

广德吉利涂料科技有限公司

8

3个技术领域是成型加工作业,主要包括金属铸造、冲压、切削和磨削的方法和机床设备,以及木材、石材和塑料的成型加工方法及设备。

安徽省在该领域处于优势,获得了2628项专利,占该领域的6.66%。安徽省有943家机构获得了专利,前10强集中了14%的专利。其中,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相对较多的专利,占安徽省该领域专利的4%,居全省第1名,总体第2名。

附表7.4-3  成型加工作业领域的专利数量对比


总体前十机构

数量

安徽省前十机构

数量

1

日本发那科株式会社

13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1

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公司

131

合肥工业大学

47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126

芜湖航天特种电缆厂股份有限公司

35

4

华南理工大学

10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31

5

德国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104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9

6

广东工业大学

103

安徽工业大学

27

7

燕山大学

100

芜湖市泰能电热器具有限公司

25

8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98

安徽理工大学

24

9

东北大学

92

安徽普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24

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91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21

4个技术领域是一般车辆,主要包括机动车、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以及其部件和控制系统。在该领域,外国机构全面碾压我国机构。我国的汽车企业任重道远。

安徽省在该领域具有优势,获得了793项专利,占该领域的5.4%。安徽省机构的专利非常集中,有188家机构获得了专利,前10强集中了51%的专利。其中,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相对较多的专利,占安徽省该领域专利的21%,居全省第1名,总体第7名。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也获得了较多的专利。

附表7.4-4  一般车辆领域的专利数量对比


总体前十机构

数量

安徽省前十机构

数量

1

日本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50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71

2

韩国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31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06

3

美国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264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42

4

德国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235

合肥工业大学

20

5

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224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14

6

美国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221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3

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公司

171

芜湖金鹏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10

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140

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10

9

吉林大学

132

安徽工程大学

9

10

德国宝马股份公司

128

安徽皖鹏新能源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8

5个技术领域是包装和储运,主要包括包装、储存、输运、卷扬、灌装、封口的方法及设备,即物流输运技术。专利最多的是日立和三菱。国内企业在该领域的专利不多,缺乏优势。

安徽省在该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获得了897项专利,占该领域的6.28%。但是安徽省机构的专利数量非常分散,有436家机构获得了专利,前10强集中了13%的专利,没有形成专利实力较强的公司和企业。其中,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相对较多的专利,占安徽省该领域专利的2%,居全省第1名。

附表7.4-5  包装和储运领域的专利数量对比


总体前十机构

数量

安徽省前十机构

数量

1

日本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8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

2

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60

安徽理工大学

15

3

芬兰通力股份公司

51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3

4

国家电网公司

49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2

5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45

安徽瑞格电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12

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43

芜湖航天特种电缆厂股份有限公司

11

7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1

8

衢州市易凡设计有限公司

38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10

9

日本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36

合肥工业大学

10

10

日本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34

芜湖市恒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10

 

6个技术领域是材料化学与纳米,主要涉及无机化学,包括玻璃、水泥、金属、晶体的生产和制备,还涉及微观结构和纳米。国内的大学是专利的主要研发者。

安徽省在该领域处于劣势,获得了1106项专利,占该领域的4.26%。安徽省机构的专利数量比较分散,有429家机构获得了专利,前10强集中了24%的专利,没有形成专利实力较强的公司和企业。并且安徽省前10强中有一半为高校,可见高校是该领域专利研发的核心力量。其中,安徽工业大学获得了相对较多的专利,占安徽省该领域专利的5%,居全省第1名。

附表7.4-6  材料化学与纳米领域的专利数量对比


总体前十机构

数量

安徽省前十机构

数量

1

中南大学

348

安徽工业大学

65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28

合肥工业大学

53

3

山东理工大学

197

安徽师范大学

29

4

东北大学

189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27

5

北京科技大学

17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24

6

浙江大学

14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2

7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141

合肥学院

14

8

昆明理工大学

139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14

9

武汉理工大学

130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13

10

济南大学

126

合肥东方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

7个技术领域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中石化的专利最多。外国的化工公司也获得了大量的专利,如韩国LG化学、美国陶氏和德国巴斯夫等。

安徽省在该领域处于劣势,获得了522项专利,仅占该领域的3.6%。安徽省机构的专利数量比较分散,有224家机构获得了专利,前10强集中了33%的专利,没有形成专利实力较强的公司和企业。其中,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相对较多的专利,占安徽省该领域专利的12%,居全省第1名。

附表7.4-7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领域的专利数量对比


总体前十机构

数量

安徽省前十机构

数量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502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63

2

华南理工大学

151

安徽大学

24

3

韩国株式会社LG化学

143

合肥工业大学

22

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13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6

5

美国陶氏环球技术有限公司

104

安徽飞达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9

6

东华大学

104

安徽农业大学

8

7

北京化工大学

94

安徽卡塔门窗有限公司

7

8

德国巴斯夫欧洲公司

93

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7

9

江南大学

82

芜湖瑞德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6

10

四川大学

78

芜湖航天特种电缆厂股份有限公司

5

8个技术领域是纺织、造纸和印刷。国内的机构主要涉及纺织品技术,而国外主要是打印技术。

安徽省在该领域处于劣势,获得了478项专利,占该领域的4.18%。安徽省机构的专利数量比较分散,有229家机构获得了专利,前10强集中了20%的专利,没有形成专利实力较强的公司和企业。其中,安徽聚隆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相对较多的专利,占安徽省该领域专利的4%,居全省第1名。

附表7.4-8  纺织造纸和印刷领域的专利数量对比


总体前十机构

数量

安徽省前十机构

数量

1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256

安徽聚隆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3

2

日本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253

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13

3

东华大学

127

合肥美的洗衣机有限公司

12

4

江南大学

103

滁州卷烟材料厂

9

5

韩国LG电子株式会社

102

安徽农业大学

8

6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90

安徽工程大学

8

7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80

芜湖成德龙过滤设备有限公司

6

8

日本佳能株式会社

69

安徽亚源印染有限公司

6

9

武汉纺织大学

69

芜湖华烨工业用布有限公司

6

10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68

安庆市宏大涛业精啄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6

9个技术领域是建筑和采矿,对应IPC分类体系中的E部固定建筑物。其主要涉及一般建筑物,以及道路、铁路、桥梁、水利、给排水的建筑,还包括岩石钻进和采油、采气、采矿。

安徽省在该领域处于劣势,获得了867项专利,占该领域的4.28%。安徽省机构的专利数量比较分散,有300家机构获得了专利,前10强集中了28%的专利,没有形成专利实力较强的公司和企业。其中,安徽理工大学获得了相对较多的专利,占安徽省该领域专利的7%,居全省第1名。

附表7.4-9  建筑和采矿领域的专利数量对比


总体前十机构

数量

安徽省前十机构

数量

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402

安徽理工大学

63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42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58

3

西南石油大学

178

安徽徽风新型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25

4

东南大学

143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3

5

中国矿业大学

125

合肥工业大学

20

6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121

安徽卡塔门窗有限公司

14

7

山东科技大学

95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13

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95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12

9

沈阳建筑大学

94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11

10

美国哈里伯顿能源服务公司

89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9

10个技术领域是发动机和泵。外国公司具有很强的实力,专利最多的是丰田、福特,其次是博世、通用电气。国内机构的研发实力远远不如这些国际巨头。

安徽省在该领域处于劣势,获得了378项专利,仅占该领域的3.43%。安徽省机构的专利数量相对比较集中,有133家机构获得了专利,前10强集中了40%的专利,没有形成专利实力较强的公司和企业。其中,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相对较多的专利,占安徽省该领域专利的13%,居全省第1名。

附表7.4-10  发动机和泵领域的专利数量对比


总体前十机构

数量

安徽省前十机构

数量

1

日本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26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2

2

美国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23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30

3

德国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180

蚌埠市风驰滤清器有限公司

12

4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173

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11

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159

安徽工业大学

8

6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公司

138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8

7

美国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123

蚌埠泰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7

8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97

合肥工业大学

6

9

德国西门子公司

83

芜湖澳奔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6

10

韩国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81

芜湖环球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6

11个技术领域是一般机械和武器,主要涉及一般机械的零部件、流体压力机和武器。在该领域,外国机构持有大量的专利,在数量上完全碾压国内机构。专利最多的是舍弗勒(轴承)、现代、丰田、通用汽车等。

安徽省在该领域处于劣势,获得了640项专利,占该领域的4.19%。安徽省机构的专利数量比较分散,有269家机构获得了专利,前10强集中了31%的专利。其中,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相对较多的专利,占安徽省该领域专利的12%,居全省第1名,总体第7名。

附表7.4-11  一般机械和武器领域的专利数量对比


总体前十机构

数量

安徽省前十机构

数量

1

德国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236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9

2

韩国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149

合肥工业大学

22

3

日本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130

合肥协力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18

4

美国通用汽车环球科技公司

11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6

5

德国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95

安徽信泽科技有限公司

14

6

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92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13

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公司

79

安徽理工大学

11

8

日本NTN株式会社

72

安徽工程大学

10

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62

滁州欧博特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9

10

日本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54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7

12个技术领域是照明与制冷制热,主要涉及光源、滤光、发光和照明装置,以及锅炉、蒸汽、供热、制冷。在该领域,国内的机构有较强的优势,专利最多的主要是空调制冷企业。外国机构主要是三菱电机和LG电子。

安徽省在该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获得了916项专利,占该领域的5.98%。安徽省机构的专利比较集中,有282家机构获得了专利,前10强集中了46%的专利。其中,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相对较多的专利,占安徽省该领域专利的16%,居全省第1名,总体第5名。

附表7.4-12  照明与制冷制热领域的专利数量对比


总体前十机构

数量

安徽省前十机构

数量

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930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154

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341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82

3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275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64

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177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31

5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154

安徽未名生物环保有限公司

28

6

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112

安徽未名鼎和环保有限公司

21

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公司

109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6

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95

芜湖贝斯特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10

9

韩国LG电子株式会社

94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9

10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公司

93

博西华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8

13个技术领域是显示展示用品和声学,主要包括展板、演示板、显示板、显示器、公告牌、广告牌、铭牌、印鉴、标签、旗帜等,还包括教具、乐器和声学。专利最多的是国内企业,国外企业也具有较多的专利。

安徽省在该领域处于劣势,获得了124项专利,仅占该领域的2.31%。安徽省机构的专利非常集中,有58家机构获得了专利,前10强集中了52%的专利,没有形成专利实力较强的公司和企业。其中,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和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相对较多的专利,占安徽省该领域专利的8%,居全省第1名。

附表7.4-13  显示展示用品和声学领域的专利数量对比


总体前十机构

数量

安徽省前十机构

数量

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58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11

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282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11

3

韩国LG显示有限公司

146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10

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107

安徽理工大学

9

5

韩国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103

合肥工业大学

7

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65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5

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55

皖西学院

3

8

韩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53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3

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50

合肥市科技馆

3

10

西安诺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48

南陵旺科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3

14个技术领域是电子商务和管理系统,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对商业、旅游、行政、金融、保险、税务、公用事业等进行经营、管理、监督和预测,即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医疗和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等。国内企业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国外机构主要是美国的谷歌和微软。

安徽省在该领域处于劣势,获得了93项专利,仅占该领域的2.27%。安徽省机构的专利非常集中,有43家机构获得了专利,前10强集中了59%的专利。并且安徽省前10强中有半数为高校,可见高校是该领域专利研发的核心力量。其中,合肥工业大学获得了相对较多的专利,占安徽省该领域专利的30%,居全省第1名,总体第8名。

附表7.4-14  电子商务和管理系统领域的专利数量对比


总体前十机构

数量

安徽省前十机构

数量

1

国家电网公司

220

合肥工业大学

28

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6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6

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45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

5

4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公司

40

安徽大学

3

5

美国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32

安徽理工大学

3

6

清华大学

31

金鹃传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8

安徽师范大学

2

8

合肥工业大学

28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2

9

浙江大学

26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2

10

东南大学

25

安徽立卓智能电网科技有限公司

2

15个技术领域是电池,主要包括干电池、充电电池或蓄电池、燃料电池。在电池领域,日本和韩国的公司具有绝对的碾压实力,如丰田、LG化学和三星SDI所获得的专利数量远多于中国企业。在国内机构中,专利最多的是合肥国轩、宁德时代、大连化物所,以及中南大学等数家高校。

安徽省在该领域处于劣势,获得了236项专利,仅占该领域的3.7%。安徽省机构的专利数量非常集中,有61家机构获得了专利,前10强集中了67%的专利。其中,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获得了相对较多的专利,占安徽省该领域专利的33%,居全省第1名,总体第6名。

附表7.4-15  电池领域的专利数量对比


总体前十机构

数量

安徽省前十机构

数量

1

日本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301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80

2

韩国株式会社LG化学

197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15

3

韩国三星SDI株式会社

102

安徽师范大学

14

4

德国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92

合肥工业大学

11

5

日本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82

天能电池(芜湖)有限公司

10

6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公司

8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9

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公司

7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7

8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76

芜湖凯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6

9

中南大学

65

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

4

10

日本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55

安徽安耐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4

16个技术领域是发电和输变电,主要包括发电机和电动机,以及变电、供电、配电装置。在国内机构中,国家电网具有较强的实力。在国外机构中,三菱电机、西门子、博世等公司的实力较强,专利较多。

安徽省在该领域处于劣势,获得了672项专利,仅占该领域的3.54%。安徽省机构的专利数量比较分散,有257家机构获得了专利,前10强集中了34%的专利,没有形成专利实力较强的公司和企业。其中,合肥工业大学获得了相对较多的专利,占安徽省该领域专利的10%,居全省第1名。

附表7.4-16  发电和输变电领域的专利数量对比


总体前十机构

数量

安徽省前十机构

数量

1

国家电网公司

619

合肥工业大学

69

2

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224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66

3

德国西门子公司

16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1

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149

合肥华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12

5

德国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144

安徽工业大学

12

6

东南大学

144

芜湖金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11

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36

安徽大学

10

8

日本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132

芜湖市凯鑫避雷器有限责任公司

10

9

华南理工大学

92

合肥联信电源有限公司

9

10

江苏大学

8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8

 

 

 

 

致谢

感谢大连理工大学刘则渊教授、河南师范大学梁立明教授、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武夷山研究员对本报告的支持、帮助、建议和意见。同时也感谢对本报告做出贡献的一些审阅者和讨论者,包括武汉大学张琳教授、武汉大学黄颖副教授等学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1765-1210666.html

上一篇:2018年安徽省专利100强——合肥工业大学最多
下一篇:2018年合肥工业大学的专利——计算机有优势
收藏 IP: 61.158.15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8: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